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粉色疹子變鮮紅草莓? 嬰兒血管瘤勿輕忽

2022/08/31 05:30

▲醫師提醒,若發現寶寶皮膚有狀況應及早就醫,評估是否需要及早處理;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王綺嫻

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可愛的小嬰孩來看診,大約滿月左右,她發現寶寶的耳朵後面有幾顆粉紅色的小疹子,後來顏色越來越鮮紅,疹子慢慢突起成丘疹,也有變大變多的現象(圖1)。

▲圖1:耳朵後側有數個鮮紅色突起的丘疹。(照片提供/王綺嫻)

媽媽查到網路上的資訊說,長大後會消失,所以她想等等看,但左等右等,好像越來越明顯了,寶寶的正面好像也可以看見紅色的部分,媽媽決定來看皮膚專科醫師,確認一下有沒有方法可以治療。寶寶經治療後,有明顯改善(圖2)。

▲圖2:治療後血管瘤消失,還殘留幾個膚色的丘疹及血管擴張。(照片提供/王綺嫻)

寶寶的診斷是嬰兒性血管瘤,外觀如草莓鮮紅欲滴的紅色,依血管深淺及數量的差異可能有不同的顏色及大小,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最常見的位置為:臉部、頭皮、背後及胸口。

一般10歲前消失 6成留下痕跡

嬰兒血管瘤的發生率約為2%。有時出生時就已經明顯可見,但大部分是在出生後數週才出現。大部分的病程為1歲之前會變大,長大的速度因人而異,大部分在1歲之後停止變大。一般而言,10歲之前會消失,但如果沒有治療,血管瘤消失後約有6成遺留影響外觀的痕跡,例如:淡淡的粉紅色斑、凹陷、突起或表皮皺皺腫腫的外觀(圖3)。

▲圖3:另一位未經治療的患者,長大後血管瘤改善,但留下明顯的痕跡。(照片提供/王綺嫻)

數目逾5個 宜留意內臟遭侵襲

嬰兒血管瘤發生原因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如果長在重要器官的開口處,可能需要早期介入。例如:眼睛周圍的血管瘤,如果血管瘤過大,擋住視線會影響視力發育,需要早期治療;鼻孔、嘴巴、耳朵、生殖器部位或肛門口的血管瘤都建議及早積極治療,可以避免血管瘤太大造成影響,或消失之後殘留過於明顯的痕跡。如果血管瘤的數目大於5個,或出現於身體許多部位,建議做檢查確認內臟器官是否也有血管瘤。

如果不小心弄破血管瘤的表皮導致出血,應覆蓋紗布,加壓止血及照顧傷口。

嬰兒血管瘤的治療方式包括:塗抹藥水、口服藥物、針劑注射或雷射治療。應和醫師討論,持續耐心治療,可以讓寶寶的血管瘤改善得更快更好。

(作者為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