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疫情作亂 癌症篩檢量直直落

2022/07/26 05:30

▲國健署長吳昭軍(左3)昨天與國內4大醫學會代表一同出面呼籲民眾,疫情期間癌症並沒有消失,一定要積極篩檢與追蹤。(記者邱芷柔攝)

▲國健署長吳昭軍(左3)昨天與國內4大醫學會代表一同出面呼籲民眾,疫情期間癌症並沒有消失,一定要積極篩檢與追蹤。(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下,癌症篩檢量較疫情前減少近1/4,篩檢陽性追蹤率也掉了5.2%。國健署昨邀集國內4大醫學會及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一同呼籲,疫情期間癌症並沒有消失,應積極篩檢與追蹤,掌握黃金治療期。

癌症不會消失 醫界籲積極篩檢追蹤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去年四癌(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篩檢總量為388萬9310人,發現癌前病變數有3萬9061人、癌症數有7537人。去年篩檢總量較2020年減少14.6%,比沒有疫情時的2019年更減少23.4%。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說,民眾常因明星罹癌過世或摸到硬塊,才想到要篩檢,但「乳癌不是摸出來,是篩出來的!」東方女性乳腺緻密,透過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可及早發現鈣化點。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成效佳,初期有機會保留子宮,若拖到晚期,手術範圍較大,還可能傷害到周邊器官,有4成民眾超過3年沒有做抹片,呼籲應積極篩檢。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常務理事呂宜興說,口腔癌看得到病灶,但疫情期間大家都戴口罩,「反正看不到也沒關係」的心態,讓病友不願正視疾病,導致口腔癌中晚期才診斷出來的比例攀升,提醒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強調,沒家族史、不做篩檢,在台灣每15個人就會有1人罹患大腸癌。相較疫情前,大腸癌篩檢減少兩成,癌症進程不會逆轉,若未及時介入阻斷癌前病變,晚期個案的存活率只會越來越低。

陳秀熙說,每投資1元在篩檢上,就可回收未來醫療支出5元,篩檢就是超前部署,不同癌別從有症狀到無症狀約需2至5年,前幾年檢查沒問題的「安全期」已過,現在正是需要趕快回來檢查的時候。

國健署長吳昭軍也提醒民眾定期篩檢,若結果異常也要遵循醫囑,做進一步的追蹤及確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