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皮膚檢測15分鐘有答案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
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出現心血管疾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以非侵入性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與心律變異檢測,只需15分鐘就可找出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自律神經活性變化,此研究已發表在5月份的《心律學(Heart Rhythm)》國際學術期刊。
高醫研究 已登國際學術期刊
高醫心臟內科主任林宗憲指出,人體大部分的生理活動都靠自律神經調控,一旦維持生理平衡的機制出狀況,健康就會亮起紅燈,在心血管疾病中,有很多屬於自律神經系統異常,尤其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的疾病,如頑固性高血壓、心衰竭、動脈硬化疾病、心律不整等。
高醫心臟加護室主任蔡維中表示,目前對於自律神經系統異常狀態,少有可信賴且可再現的簡單檢查方法,高醫心臟內科特別引進新穎且非侵入性的方法「neuECG」,來記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與心律變異在各種疾病不同階段的變化。受試者僅需將貼片貼在胸前,平躺休息記錄15分鐘,即可得知自律神經的參數,有助醫師進一步為病人設計客製化的醫療。
研究團隊自2016年11月至今共檢測了1500個不同疾病別之案例,臨床研究證實,心肌梗塞與昏厥病人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確有變化,其中一名60歲急性心肌梗塞男性病患接受交感神經檢測時,影像可見心室心律不整,而在心律不整前,交感神經出現異常的活化;病患緊急接受心肌梗塞治療後,其交感神經活性馬上下降,心室心律不整也立刻減少。
蔡維中表示,高醫心臟內科團隊將持續研發新的醫學方法,應用在病患的診斷治療上,以新穎之交感神經活性記錄方法及相關之對應治療,為心血管疾病病患安全把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