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傷變神經瘤 醫:3狀況要就醫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
一位45歲女子兩年前搬家造成右前臂挫傷,雖腫脹瘀青,但卻不以為意,腫脹消退後皮下殘留一小顆粒,碰觸時會有觸電式疼痛感,顆粒更隨時間越來越大,碰觸時刺痛感也逐漸增強,就醫經手術切除後化驗為神經瘤。醫師提醒,若挫傷患部外觀異常變化、活動受影響、感覺麻木等,就要就醫檢查。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說,挫傷是指軟組織受鈍力撞擊,造成皮下組織傷害,其外觀不一定有明顯傷口,而是呈紅腫、瘀青、腫脹等。挫傷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見於頭部、胸部、四肢、腰背等位置,較嚴重的挫傷,往往會造成生活上暫時或永久的不便。
黃季怡表示,挫傷後皮下組織增生成皮下腫瘤的機率,會受撞擊力道及程度影響,若衝擊力道強、傷口大,之後轉變為腫瘤的可能性較大,但若處理得當,轉變腫瘤機率就會降低。
她說,腫瘤依增生組織不同,可能是脂肪瘤、纖維瘤、血管瘤、骨瘤等,假如組織壓迫神經,就會成為神經瘤。
◎至於挫傷該如何處理?
●若外觀無明顯傷口的挫傷,急性期要立即休息,冰敷抬高患部可降低組織傷害,兩天後改為局部熱敷、按摩及伸展活動,並配合配合充足的營養,可加速患部組織修復。
●恢復過程中,若發現新腫塊,或患部完全無法活動、周邊麻木、下側蒼白冰冷,就要立即就醫。
●若挫傷有傷口要先預防感染,可根據傷口深淺、大小採取縫合、貼人工皮等不同處理,縮短傷口癒合時間,減少發炎反應,加速傷口癒合,降低疤痕、蟹足腫生成的機會。
早期適當處置 可減少腫塊或疤痕
黃季怡也提醒,發生挫傷早期適當處置,可減少腫塊或疤痕生成的機會。若挫傷恢復過程發現患部外觀異常變化、活動受影響、感覺麻木等狀況,就要立即就醫。
民眾若身上出現腫塊且邊界不明顯、位置轉移或家族有惡性疾病遺傳病史,也要儘速就醫檢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