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婦腳麻發紫 下肢血管阻塞險截肢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
高雄一位91歲高齡婦人常覺得右下肢疼痛、痠麻、冰冷,日前突然出現皮膚發紺呈紫色現象,經醫師診斷為右下肢的動脈阻塞,經下肢動脈血管整形手術在狹窄阻塞的動脈置放血管支架,解除疼痛;另一名78歲的賀阿嬤則是左下肢的深層靜脈栓塞,腳腫約2倍大,透過氣球導管進行血管擴張手術與溶解血栓的藥物雙重治療,兩人都免去截肢風險。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明義指出,91歲的阿嬤經診斷為右下肢動脈阻塞,當時右髂動脈血管阻塞程度經電腦斷層檢查已經達到100%,單靠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儘快安排介入性的下肢動脈血管整形手術,將導管放入狹窄阻塞的動脈中,先利用氣球導管施行擴張手術讓血管維持暢通,再植入血管支架使動脈血管恢復正常血流。
氣球擴張與支架手術 暢通血流
78歲的賀阿嬤7年前經醫院心導管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有嚴重鈣化及狹窄,因此建議她接受心臟支架置放手術,之後恢復情形良好。
但近期賀阿嬤就醫時表示,左大腿突發腫脹與發熱、疼痛,經診斷為左下肢的深層靜脈栓塞,透過下肢靜脈血管攝影,發現她的左側骨盆腔內總髂靜脈及大腿內股靜脈有大量血栓,造成靜脈栓塞,後續利用氣球導管進行血管擴張手術與溶解血栓的藥物雙重治療,患者骨盆腔內及大腿內部狹窄阻塞的靜脈血管才得以再次暢通。
長者下肢冰冷痠麻 應就醫檢查
李明義提醒,下肢周邊動靜脈阻塞性疾病大多與年紀老化有關,尤其超過65歲長者,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甚至久坐、臥床,都會增加下肢動、靜脈阻塞的機率,若有下肢冰冷、疼痛痠麻,或是在走一小段路就無法有效施力,亦或有間歇性跛行現象,小心就是周邊血管阻塞,一定要經由專業醫師評估狀況後,同時搭配藥物與手術治療,才能避免截肢的風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