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喘咳血腫暈」 恐肺動脈高壓上身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
今天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若罹患肺動脈高壓,未及早診斷、治療,平均存活率僅2.8年,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昨天呼籲,身體若莫名出現「喘、咳、血、腫、暈」,或是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可能是心肺功能出問題,應到心臟內科檢查及早診治。
53歲的李女士是退休護理師,曾罹患紅斑性狼瘡、乾燥症,9年前因咀嚼、雙腳無力,經診斷罹患罕見的多發性肌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經治療和復健才得以擺脫輪椅可自行走路上廁所。
不過,去年9月,她突然覺得走路非常喘,半夜上廁所常感覺吸不到空氣,不僅要墊3個枕頭坐著睡覺,也常咳出血痰,經詳細檢查確診為肺動脈高壓。
李女士說,身為肺高壓患者過馬路時壓力很大,若沒有綠燈就起步,一定走輸「小綠人」來不及走到馬路對面,她寧願等下一個綠燈再走,而且不能急,一急就很容易喘。
又稱心臟癌症 易致心臟衰竭或猝死
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指山,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是一種心臟、肺臟及血管系統的嚴重病變,正常人的平均肺動脈為14mmHg(毫米汞柱),超過20mmHg即為肺動脈高壓,會造成供應血流至肺動脈的右心室更用力收縮,長期右心室負荷量過大,易導致心臟衰竭或猝死。
肺動脈高壓的原發性病因不明,但部分患者可能是遺傳性、藥物成癮、紅斑性狼瘡或免疫系統問題引發,好發在40至50歲,其中女性比例高達8成,目前雖無法治癒,但可由藥物控制且需要長期追蹤,有8成病患的平均存活率可增至10年,甚至有病友已存活逾20年。
發燒新聞
健康網》乾燥症與乾眼症息息相關 醫:眼乾口乾3個月以上應就醫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用眼過度是現代人常出現的病症,和欣視光眼科診所醫師林于皓表示,乾燥症也會影響眼睛,造成缺水型乾眼症,提醒民眾平時應保護視力,當眼乾、口乾的症狀超過3個月以上時,應就醫診治。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醫師林于皓在臉書粉專「眼睛好朋友 -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發文分享,乾燥症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免疫疾病,身體內的抗體攻擊自己的腺體,以淚腺、唾液腺為主,因此會有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的症狀,而眼睛常有乾澀感、異物感,或是有灼熱、發癢、畏光及容易疲勞的感覺,就是罹患淚液不夠的「缺水型乾眼症」所導致。
林于皓指出,雖然現在有許多人都有眼睛乾澀的情形,不過乾燥症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除了眼科,也需要免疫風濕科診斷,眼乾、口乾的症狀超過3個月以上時,務必前往內科治療,也要到眼科診所尋求支持性治療,經常補充人工淚液,同時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不要長時間用眼,避開冷暖氣出風口,避免淚液容易蒸發。
發燒新聞
健康網》變冷手指膚色泛白? 要注意保暖的雷諾氏症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只要變冷,手指末梢就沒有血色、蒼白的樣子?但只要手搓一搓,變暖血流循環變好,三重仁安堂中醫主治醫師李俊儀說明,此症狀稱為雷諾氏症。
李俊儀在臉書專頁「不老中醫 李胖醫師 李俊儀」發文表示,雷諾氏現象是因為身體末端小動脈緊縮,血管過度收縮,血液不流暢,手指、腳趾、耳朵、鼻尖等等身體末端逐漸泛白,之後因為血液積在血管內,由白變紫,溫度回暖後血液再回流,便會慢慢變回原本的鮮紅色,若手腳末梢缺血時間很長,接下來組織還可能會壞死、潰瘍,甚至嚴重者需要截肢。
李俊儀提醒,只要四肢血液循環通暢便可以有效預防雷諾氏症的發生,中醫利用針灸和推拿便可以有效改善身體血液循環,減少疼痛和雷諾氏症的發生,如果是次發性原因,更可以用中藥控制疾病,緩和疾病發作的程度,繼而減少雷諾氏症的發生。
雷諾氏症分原發性和次發性
●原發性 : 通常找不出潛在的病因,症狀通常較輕微,這種平常多注意保暖即可。
●次發性 : 是同時合併其他疾病引起,通常症狀較為嚴重,例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硬皮症、乾燥症、皮肌炎、血管炎、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等。
雷諾氏症的3大保養
●注意保暖:冬天時記得戴手套、穿厚襪,隨身攜帶暖暖包,有發現手指、腳指發白的情況趕快熱敷,泡熱水。
●不要抽菸:抽菸會讓微血管收縮過度,盡量不抽菸;小心使用會造成血管收縮的藥物,例如高血壓藥物,有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患者,如果出現手指泛白,請 回診問問醫師藥物需不需要調整。
●多多運動:盡量不要久站久坐,平時肌肉緊繃僵硬的人也容易發生雷諾氏症。
發燒新聞
健康網》70歲婦女支氣管擴張症嚴重咳血 醫:調整藥方穩定病情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70歲婦女因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造成嚴重支氣管擴張症已經多年咳血,經治療一個月後穩定許多,醫師表示,支氣管擴張症一直是臨床上困難治療的呼吸道疾病,可使用的藥物也不多,大多著重在抗發炎與抗生素上面,案例使用新藥後持續一年都只有偶爾咳血。
台北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蘇一峰」與個人平台發文指出,支氣管擴張症(Bronchiectasis)一直是臨床上困難治療的呼吸道疾病,一年前曾有一名70歲婦女支氣管擴張症來就醫,她過去因為感染肺結核最後形成支氣管擴張症已經幾十年,喘了超過一年。
蘇一峰表示,患者經過相關的檢查,結果發現是非常的嚴重呼吸道疾病,從胸部X光和電腦斷層都可以看到肺部已經滿目瘡痍,甚至還有肺葉出現肺塌陷(collapse),肺功能FEV1也只剩750ml(40%預測值),各方面來說都已經是最差瀕臨呼吸衰竭的支氣管擴張症患者。
蘇一峰進一步說,此患者為典型的「嚴重支氣管擴張症合併肺阻塞重疊症」患者,肺功能極差加上痰液又培養出綠膿桿菌(Pseudomonaes),預後非常的差。而在台灣本土研究中發現,COPD患者合併支氣管擴張症時會加重病情,不只增加急性發作風險,更增加死亡風險,而長期使用Mucolytic agents與Statins可以有效降低急性發作的發生。
蘇一峰表示,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中的患者族群,平均64歲、肺功能FEV1平均67%、29%患者有綠膿桿菌,其中只有15-20%有COPD。此外,研究發現,安慰劑組在24週當中有55%病人出現了急性發作而住院。而如果使用Brensocatib的治療後仍約有42-44%的病人會出現至少一次的急性惡化。
蘇一峰認為,新藥Brensocatib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仍然不算完美,而且臨床上有許多更重症的患者。而新藥上市還不知道要多久的時間,而且價格一定非常昂貴,並非每一位患者都能受益,所以如何把舊藥物好好使用在嚴重的支氣管擴張Bronchiectasis病人身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蘇一峰提醒,支氣管擴張症患者常常因為痰液很多,需要長期使用高劑量的化痰藥物,而化痰藥物NAC可以打斷痰液中醣蛋白的雙硫鍵來達到讓痰液變稀的效果,若身體平常出血時,也要靠血小板與凝血因子vWF與雙硫鍵形成血栓止血,但過去也有不少研究指出,NAC會因此機轉來增加出血,因此,有支氣管擴張症的病人常咳血時記得把NAC停掉。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