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喘咳血腫暈」 恐肺動脈高壓上身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
今天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若罹患肺動脈高壓,未及早診斷、治療,平均存活率僅2.8年,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昨天呼籲,身體若莫名出現「喘、咳、血、腫、暈」,或是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可能是心肺功能出問題,應到心臟內科檢查及早診治。
53歲的李女士是退休護理師,曾罹患紅斑性狼瘡、乾燥症,9年前因咀嚼、雙腳無力,經診斷罹患罕見的多發性肌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經治療和復健才得以擺脫輪椅可自行走路上廁所。
不過,去年9月,她突然覺得走路非常喘,半夜上廁所常感覺吸不到空氣,不僅要墊3個枕頭坐著睡覺,也常咳出血痰,經詳細檢查確診為肺動脈高壓。
李女士說,身為肺高壓患者過馬路時壓力很大,若沒有綠燈就起步,一定走輸「小綠人」來不及走到馬路對面,她寧願等下一個綠燈再走,而且不能急,一急就很容易喘。
又稱心臟癌症 易致心臟衰竭或猝死
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指山,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是一種心臟、肺臟及血管系統的嚴重病變,正常人的平均肺動脈為14mmHg(毫米汞柱),超過20mmHg即為肺動脈高壓,會造成供應血流至肺動脈的右心室更用力收縮,長期右心室負荷量過大,易導致心臟衰竭或猝死。
肺動脈高壓的原發性病因不明,但部分患者可能是遺傳性、藥物成癮、紅斑性狼瘡或免疫系統問題引發,好發在40至50歲,其中女性比例高達8成,目前雖無法治癒,但可由藥物控制且需要長期追蹤,有8成病患的平均存活率可增至10年,甚至有病友已存活逾20年。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