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枷胸「肋骨固定系統」醫材 5月起納健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昨宣布相鄰3根(含)以上肋骨骨折,且每根肋骨有兩處以上骨折斷點的「連枷胸」患者,考量這類病人常合併氣胸、血胸或呼吸衰竭等併發症,今年5月1日起,將「肋骨固定系統」醫材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省下約20萬元,預估每年約510名患者受惠。
最高省20萬 估1年510人受惠
健保署科長張淑雅表示,經評估,連枷胸患者多合併呼吸衰竭且不易脫離呼吸器,若可接受「肋骨固定系統」植入固定物,有助及早脫離呼吸器,並解決胸廓變形等臨床療效,尤以對第4至9對肋骨骨折固定療效較佳。
此案經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擬會議討論通過,給付每位連枷胸患者以3個骨板及18支骨釘為限,每位病人最高給付約20萬元,估計健保一年投入約一億元預算支應,約510名病人受惠。
食藥署昨公告,常用於抗腫瘤的fluorouracil(5-氟尿嘧啶)與相關成分藥品(capecitabine、tegafur及抗黴菌的flucytosine),使用於體內缺乏DPD酵素的病人,由於無法完全分解藥物,留在體內的實際濃度會比預計值高,進而造成藥效、副作用更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禁止使用於DPD活性完全缺乏的病人。
食藥署科長洪國登指出,相關藥品成分常用於直腸癌、乳癌、胃癌、胰臟癌等患者,目前許可證有26張,健保一年注射劑用量約100多萬支,口服藥2000多萬顆,這些藥品持有商須於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加註禁忌對象新增DPD活性完全缺乏者,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