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泡泡尿腎有問題 ? 5字口訣自我觀察

2022/04/05 05:30

▲異常的泡泡尿樣貌與啤酒相似,民眾可以觀察自己小便中的泡泡是否難以消散;示意圖。(照片提供/卓聖里)

文/卓聖里

一名21歲的男大生到腎臟科門診就醫時,著急地問:「醫生,我最近小便都是泡泡,是不是腎臟出問題了?」問診後得知,原來男大生趁著好天氣,下課後跟假日都會去打球、到健身房重訓,劇烈運動下,尿中蛋白質暫時增多,才形成泡泡尿,其他檢查皆正常,他也鬆了一口氣。

正常小便時若混到空氣,本來就會產生泡泡,但如果是大量難消的泡泡,要小心是不是有蛋白尿,而蛋白尿可以當作其中一個徵象,用來觀察腎臟是否受損或有相關疾病。據統計,每100人中就有7人有蛋白尿問題,尤其以老年人、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居多。

蛋白尿還可以再分為「良性蛋白尿」與「病理性蛋白尿」。「良性蛋白尿」通常是因為發燒、劇烈運動,寒冷等刺激,使尿中蛋白質暫時增加,通常不必特別擔心,追蹤觀察就好。

除了良性之外,最害怕是身體有其他嚴重的疾病,造成腎臟的受損,進而產生蛋白尿,舉例來說,糖尿病、高血壓以及一些血液的癌症等「病理性蛋白尿」。

「泡、水、高、貧、倦」提早警覺

如何確定是腎臟問題造成的泡泡尿?通常早期腎臟病沒有特別症狀,病患除了可以觀察自己小便中的泡泡有無在5-10分鐘後消散外,也可以關注自身的一些健康狀況,例如:是否有臉部及下肢水腫、身體疲倦、頻尿、胃口下降等,謹記「泡(泡泡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疲倦)」的口訣,作為腎功能是否受損的初步自我檢查。

進一步的診斷仍要到醫院,醫師會替病人做更詳細的檢查,包括抽血測量血中毒素尿素氮、肌酸酐,以及驗尿測量尿蛋白、做尿液試紙及顯微鏡檢查。

有時還需要安排影像檢查,例如腎臟超音波,來判斷是不是有腎結石、腫瘤、泌尿道阻塞等其他問題。

腎是一個沉默的器官,記住口訣「泡、水、高、貧、倦」,以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作者為恩主公醫院腎臟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