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我不叛逆 我只是青春期
文/薛媛云
明德(化名)國小時,父母不覺得他有什麼問題,也沒聽到老師有所反映,然而升國中後,媽媽覺得他變得不愛唸書,與父母互動減少,話量也變較少,通常只回答「隨便」、「不知道」等簡短回應,有時會不耐煩回答「幹嘛」、「你好煩」之類的。
此外,明德變得不想去學校上課,會逃學,父母直到老師通知後才知道。同時明德回家後,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他發生什麼事,問明德,他也不回答,只能先請病假,才來就醫。
與青少年溝通 先同理情緒再給建議
心理師發現明德在國小3年級時曾向父母反映過學習困擾,但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回應「以前我也是這樣苦過來的」、「你們現在比較好,沒體罰」等,且報名補習班,沒問過他需不需要。
明德認為與父母溝通無效,亦無法獲得有效幫助,因此更不想去學校上課,也不想與父母溝通。
這是青春期發展階段常見的叛逆期(對父母來說是叛逆期,對青少年來說是正常發展該有的狀態),另一個則是「拒學」的問題。
◎如何與青少年溝通
●不評價與批判:當以過來人身份說話時,其實已在評價和批判青少年了,意思是「我以前都可以,為什麼現在你不行」、「我以前比你嚴重得多了,你這是小case」,對青少年來說會產生反感。
●傾聽與陪伴:當孩子跟你述說苦惱時,可先摘要孩子的話回饋給他,讓孩子知道你有聽進去,並讓孩子知道你會陪伴他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同理情緒,必要時再給建議:同理孩子的情緒(你因為課業感到很有壓力和焦慮),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接著讓孩子思考他想怎麼做,之後才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此時再給予孩子建議。
◎青少年不愛上課,自己獨處,不與家長說話該怎麼辦?
「拒學」的部分,孩子通常都有情緒困擾;需要先釐清拒學的原因,常見的有課業壓力和人際問題等。初期處理方式可用上述方法與青少年溝通,如果青少年還不願與家長說話的話,至少先確認青少年是安全的(無自殺或自傷),再來找專業人員協助釐清困擾。
親子溝通出問題 可找專業心理諮詢
青少年親子溝通問題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本來就有溝通問題,只是在青春期時顯現出來而已。所以家長要敏銳觀察孩子狀況,越早發現才能越快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