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聚寶盆》老年焦慮厚操煩 可能是憂鬱症
文/林進嘉
66歲已退休的林先生過去個性平和,不太會擔心小事。去年5月國內爆發COVID-19疫情,他原本不太在意,也依政府規劃接種了疫苗。接種後除了第5天發燒外,無其他副作用,還是如往常一樣,每天出去走路、運動。
去年8月時,他發現走路比平常喘,於是去心臟科就醫,結果發現是兩條血管阻塞的冠心症。經心導管與置放支架,心肺功能很快就恢復。但林先生卻開始擔心自己心臟病發作,整天焦慮不安,心臟科醫師開立抗焦慮的藥物也沒有效果。
話多急躁沒自信 變得不太敢出門
林先生被轉介到精神科初診時,他的話量多且急,非常急躁。一問之下,才知道林先生因為對自己身體沒有信心,慢慢變得不太敢出門,活動變少,整天在家不知道在擔心什麼,也沒什麼興趣,睡眠、胃口不好,體重下降,偶而也會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
臨床上很常見到,焦慮和憂鬱的症狀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到底是焦慮症?還是重鬱症?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焦慮症的主要症狀包括:持續性莫名的焦慮、擔心,合併坐立不安、心悸、頭痛、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煩躁、肌肉僵硬、睡眠障礙等。
●重鬱症的症狀則為,整天憂鬱情緒、興趣降低、睡眠障礙、胃口下降、缺乏精力、注意力、無用無助無望感、想死念頭等負面思考。
焦慮症或重鬱症 也可能是共病
焦慮症或重鬱症的鑑別診斷,要看其相關症狀的完整性、以及何者先出現,先符合診斷標準的診斷會優先考慮,如果兩個診斷都符合,則會考慮兩者同時存在(即共病)。
值得一提的是,發病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焦慮症的發病年齡較年輕(通常20幾歲),重鬱症發病年齡較晚(40歲左右)。
林先生年輕時從未罹患過焦慮症,5、60歲以後突然變得焦慮起來,而且焦慮的情形也不是原本個性可以解釋的,即使其症狀類似焦慮症診斷,但仍要很小心。此時如果只以焦慮症治療,可能無效,一定要考慮背後隱藏著重鬱症的可能性。家人跟醫師也要仔細觀察、詢問、探討患者憂鬱症的相關症狀,以免延遲醫療。
(作者為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