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 最常見口腔癌前病變
文/楊士維
國健署在109年開始進行4癌篩檢,研究資料顯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及吸菸習慣男性26%的死亡風險。
過去10多年,到本院門診接受口腔黏膜疾病篩檢的民眾早已不計其數,若是發現在口腔腫瘤或是「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化、或是扁平蘚苔等,會請病患回診追蹤並且討論是否進一步切片或是切除化驗。
多管齊下治療 須戒菸戒檳榔
1位55歲男性病患就醫時,左側頰黏膜口腔有白斑(圖1),討論後,病患同意接受雷射手術治療白斑病灶,病患在3年前手術後,也戒除了吸菸及嚼檳榔的習慣。術後3年追蹤顯示,傷口癒合良好,沒有再復發(圖2)。
口腔白斑是最常見的口腔癌前病變。相對於正常的口腔黏膜,口腔白斑較容易有癌細胞的變化。
◎口腔白斑臨床外觀可以分為均質型與非均質型:
●均質型白斑看起來表面平整,界限分明。
●非均質型白斑則表面較不規則,有時伴有紅白相間的斑塊參雜在一起。雖然非均性白斑未來轉變成癌細胞的比率較高,但對於均質性白斑仍不可大意,要定期追蹤。
口腔白斑是1個臨床診斷,口腔中出現白色斑塊在排除其它已知的相關疾病後,手術切片或切除後的檢體,會在顯微鏡下做細胞組織的診斷,提供更多資訊。對於未來口腔白斑是否發生惡性轉變?或是治療療效?病理組織化驗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手術在口腔白斑治療有一定的角色。
口腔白斑的治療是要多管齊下的。過去的研究顯示,白斑的出現與菸草製品的使用,以及嚼食檳榔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若病患有吸菸或是嚼檳榔者,應該要戒除此習慣。
若是有來自蛀牙的尖銳殘根、或是假牙耗損或變形引起口腔黏膜反覆性創傷時,則要積極整治牙齒。
此外,根據口腔白斑切片或是切除的病理化驗結果,若是出現中度或是高度的不良變異(dysplasia)時,則建議要儘可能地完全切除病灶。
(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暨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