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發懶很憂鬱? 中醫調理找回好心情
文/沈于婷、姜智釗
25歲的陳小姐最近情緒常莫名低落,工作表現不如以往,下班後也不想參加最愛的瑜伽課,明明睡很久卻還是很疲累。原來,陳小姐每年到了秋冬,當白天變短,溫度下降,就會開始懶洋洋,覺得自己沒有活力…。
季節性情緒失調 20-30歲女好發
陳小姐的狀況很類似於季節性的情緒失調,屬於中醫的「情志病」範疇,每100位民眾大約有1位會因為季節轉入秋冬,日照變短,溫度變冷,而出現無法改善的疲倦、睡眠障礙、心情起伏、對原本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很難集中注意力、變得很喜歡吃甜食或碳水化合物等症狀,其中又以20-30歲的女性特別常見。
中藥飲+針灸 溫陽補氣增循環
除了情緒變化和活力喪失,陳小姐在秋冬非常畏寒,手腳也很冰冷,穿著更是比周遭親朋好友來得厚重。中醫認為,陳小姐的症狀,符合「陽虛」和「氣鬱」。因此,我們為她開立溫陽補氣和疏肝寧心的中藥,搭配針刺頭部的印堂穴和攢竹穴,以及手部的內關穴(圖1),再加上腹部的丹田灸(圖2),一同溫通陽氣,加強循環,改善情緒,和振奮精神。
根據《黃帝內經》為了冬季養生而記載的「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我們建議陳小姐維持充足的睡眠,等到日出後溫暖點再開始一天的活動,白天的行程安排則盡量多曬一點太陽。
我們也鼓勵陳小姐繼續她最愛的瑜伽課程,再搭配適度的有氧訓練,規律且持之以恆的運動,可以讓氣血更順暢,回家後則可泡熱水澡來舒緩身心。
陳小姐在心情不佳時,會泡一壺含有浮小麥、炙甘草、大棗的茶飲(圖3),可以穩定情思。
陳小姐耐心接受中醫調理,同時調整日常作息,她發現跟往年相比自己變得比較不怕冷,情緒不但穩定下來,睡醒後也感受久違的清爽,可以用活力開啟一天!
(作者皆為桃園市藝文風澤中醫診所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