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疝氣修補術 減痛更牢靠
文/黃勝賢
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就是腸子從腹腔經過腹壁的缺損突出。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腹壁或陰囊在久站或用力時會出現一坨軟軟的東西來,壓一壓或躺下來就不見了。隨著時間越久,腫塊會越來越大越明顯,甚至推不回去。
◎腹股溝疝氣發生的原因主要分2大類:
●先天的間接型疝氣:這類疝氣是屬於先天性,主要原因是發育期睪丸由後腹腔下降至陰囊後,原本該閉鎖的通道沒有完全關閉,腹內臟器從這個通道鼓出。小朋友或年輕人的疝氣多屬於這類。
●直接型疝氣:主要是因為腹壁老化鬆弛加上長期因搬重物、便秘、小便不順、咳嗽導致腹壓增加,腸子就從鬆弛的腹壁鼓出來。這類型的疝氣較常見於年長患者。
疝氣需藉由手術來修補,傳統手術方式是在下腹部開個傷口,找出疝氣囊,然後將缺損補起來,除了小朋友疝氣因為很小,大多直接結紮疝氣囊即可,大人使用無張力性的人工網膜,因傷口較大,所以術後1至2週會較為疼痛。
由內往外 修補範圍更完整
相較於傳統開放性手術由外往內的手術方式,微創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是藉由下腹部1個1公分及2個0.5公分的小洞,從內部處理,傷口小,術後疼痛可以縮短至1至2天。
傳統手術後一般建議3個月內不宜搬重物,以避免復發,而微創手術因為修補範圍更完整、更牢靠,所以1個月左右即可從事日常負重工作。針對雙側的疝氣,微創手術則可以利用同1個傷口來處理兩側的疝氣,不須開2個大傷口,術後疼痛能大大降低,也是外科手術的趨勢。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