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痘反覆發作? 原來假性鬚部毛囊炎作怪
文/吳明穎
30歲的阿正自疫情以來,因為工作關係口罩一直不離身,下巴也反覆發生一顆顆像痘痘的紅腫發炎,卻怎麼治療,效果都不好。
在皮膚科診間,醫師使用皮膚鏡的檢查,發現每個紅腫發炎的地方都伴隨著其中有捲曲的毛髮,因此診斷阿正並不是痘痘發炎,而是假性鬚部毛囊炎。
有別於一般的毛囊感染,假性鬚部毛囊炎主因是剃鬚導致毛髮倒插所造成,所以醫師除了使用消炎藥物治療之外,也針對病患自我照顧的部分做了完整的衛教,教導病人改變一些會讓疾病惡化的習慣。
男性毛髮粗硬、捲曲 好發臉頸部位
假性鬚部毛囊炎多發生在45-83歲毛髮粗硬、捲曲的男性身上,好發的位置有臉部及頸部,但是其實身體各處都可以發生同樣的情形。在臨床上常常被誤認為是痘痘或是單純的毛囊發炎。
形成假性鬚部毛囊炎的成因與剃除毛髮有關係,尤其有些人追求乾淨的鬍根使用多刀頭的剃刀或是倒刮毛髮的方式,更容易造成斷裂的鬍根刺入真皮層,造成皮膚的發炎反應,在表面上形成紅腫發炎膿皰。還好毛髮的持續生長會讓毛髮尾端離開真皮層,進而不再刺激皮膚發炎,但這往往需要花上3-6個月。
毛髮維持約半公分 較無法刺入皮膚
外用消炎藥膏僅能改善局部發炎情形,根本治療還是要讓毛髮維持在1個無法刺入皮膚的長度(約半公分),即能在幾個月的時間明顯改善。對於工作上或是個體偏好上有剃鬚需求的病人則建議在短暫的數月蓄鬚使症狀改善後,在除毛時能多加注意一些細節。
◎剃鬚除毛注意事項:
●在剃鬚前,使用潤滑的乳液按摩5-10分鐘左右的時間,或是先做熱敷使毛髮軟化。
●使用單刀頭的剃鬚刀,剃鬚時順著毛髮的生長方向,並且不要撐拉皮膚。
●每天使用海綿輕輕以圓形方式按摩,使插入皮膚的毛髮鬆脫,但注意不可以拔毛。
此外,電動除毛刀或是化學脫毛劑,都可以減少尖銳的短鬍插入皮膚的可能性。
雷射除毛直接破壞毛囊也是可行的治療方式。
(作者為林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