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共用針頭 引發急性C型肝炎
文/吳明駿
1名39歲男性因為全身泛黃、倦怠無力、以及出現茶色尿液就醫;他沒有發燒或腹痛,診間超音波看到輕微的脂肪肝,膽道系統並沒有明顯異常。
全身泛黃無力茶色尿
嚴重恐肝臟衰竭
檢驗結果顯示肝指數ALT高達1600IU/mL(正常值小於40),膽紅素10mg/mL(正常值小於1.2),初步診斷是急性肝炎;病患沒有使用藥物、濫用酒精和先前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史,但他最近與人共用針頭注射毒品,使他感染C型肝炎,病毒量高達8千萬IU/mL,確診為急性C型肝炎。
C型肝炎病毒傳播路徑包括:共用針頭、血液接觸(90年代前輸血感染)和危險性行為;急性感染者通常症狀不嚴重,但有少數會如同上述患者,產生急性肝炎,甚至是肝臟衰竭。
要診斷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首先要確定血液中有無C型肝炎病毒的抗體,一旦呈現陽性,則要檢查病毒量,如果驗到病毒量,即可開始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驗不到病毒量就不需治療,但抗體陽性若超過半年,就稱為慢性帶原者,需要每3-6個月追蹤肝指數(ALT/AST)和甲型胎兒蛋白(AFP),也要接受腹部超音波,看有沒有肝硬化或肝癌。
現在普遍認為,只要驗得到病毒量,不論急性感染或慢性帶原,在沒有治療禁忌的情況下,皆可依照個別的肝腎功能,服用適合的口服抗病毒藥物。
C型肝炎病毒有6種基因型,目前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主要是宜譜莎(Epclusa)和艾百樂(Maviret),兩者可治療所有的基因型,療程為8-12週不等。
提醒大家,如果肝指數長期偏高,或有得到C肝的危險因子時,要找專業的肝膽腸胃科醫師,做詳細的評估與檢查。
(作者為東勢農民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