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出血型腦中風奇蹟甦醒 靠機器人輔具勤復健

2021/12/23 05:30

▲復健機器人的外骨骼輔助器材,可透過馬達電力提供關節力量,進行起身、蹲坐和步行等動作;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許麗娟攝)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

正值中壯年的高雄46歲曾姓男子,某天一早在家中昏迷,經送醫治療和斷層掃描發現雙側橋腦出血,且持續出血惡化、昏迷不醒,因狀況非常不樂觀,家屬決定拔管放棄急救,但他求生意志堅強,拔管後逐漸甦醒、穩定後,轉至新高醫院接受復健機器人的治療,經過3個月,現已能藉由輔助器站立、短暫行走,同時亦能簡短對答。

曾昏迷惡化 家屬還忍痛拔管

新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柏年指出,腦幹中風有較高的致死機率,曾先生因為年輕,不知本身有高血壓和家族病史,加上長時間工作而過度疲勞,血管長期受到高血壓的衝擊彈性減弱、管壁受損,只要受到刺激、疲累、激烈運動等會讓血壓飆升,血管容易破裂出血,進而導致腦出血,幸好經搶救治療後生命穩定。

曾先生雖奇蹟甦醒,但出血型腦中風仍導致許多後遺症,包含無法清楚說話、眼球無法對焦、行走困難等,需要日後持續復健,才有機會自理基本生活。

新高醫院復健團隊表示,出血型腦中風需藉由長期的復健,病發後6個月到1年內,為復健黃金期,以曾先生為例,其腦出血位置位於腦幹的橋腦,即人體的生命中樞,因此在制定的訓練菜單,特別著重於四肢的控制。

需長期復健

病發後半年到1年為黃金期

最特別的是在訓練中加入機器人復健,使用最新引進軌道式懸吊復健設備及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透過AI感應力量不足的患側,可以避免患者在復健過程中不當的出力,也能幫助加強重心轉移、身體平衡訓練、步態訓練等,訓練患者利用輔助器加強起身、走路、抬腳動作等,至今已有相當進步,但仍需每週進行2至3次的復健治療。

新高醫院朱益仁副院長提醒,腦血管疾病占台灣國人前5大死因,且出血型腦中風死亡率高達3成,如有三高等慢性病要更小心預防,尤其冬天氣溫忽高忽低,血管不斷跟著收縮與擴張,容易造成中風等現象,千萬不可輕忽。

▲復健機器人可透過好手帶動壞手進行復健訓練,如中風患者左手難以伸握,當右手抓舉時,左手的機器手套也會跟著同樣動作。(記者許麗娟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