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膠條沒壓緊 小心罹患乾眼症
文/林純如
張先生原有輕微乾眼症狀,先前因在家工作不需戴口罩,日前返回公司上班後,不僅全程使用,且長時間盯著電腦工作,漸漸發現眼睛異常乾澀,就醫檢查後發現,原來他戴口罩時,沒有正確壓緊鼻樑膠條,導致呼吸熱氣向上散逸,造成乾眼症狀加劇,經調整戴口罩習慣後,大幅緩解症狀,不再整天「乾」瞪眼!
全世界目前都在與新冠病毒作戰,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和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很重要。口罩已成為疫情期間人人外出的標配,近期門診發現,乾眼症的病患變多,主訴感覺隨著戴口罩的時間增加,眼睛變得更乾澀。當場觀察病患戴口罩的狀態,發現並沒有將鼻樑膠條壓緊,使呼吸熱氣從口罩上方逸出。
呼出熱氣加速角膜淚膜蒸發
因為使用口罩大大減少氣流直接向前傳播,但是呼出的空氣仍然需要散去,當口罩鬆散地靠在鼻樑和臉上時,呼出的空氣最可能的路徑會向上,迫使熱氣流過角膜表面,創造加速角膜淚膜蒸發的條件,導致眼表出現「乾點」(dry spot),引發眼部不適。
正常的眼睛表面有一層淚液,在角膜及結膜上形成淚膜,由外而內又可分為脂質層、水液層、黏液層,維持眼睛表面的恆定,一旦其中一層分泌不足、分布不均,或淚液過度蒸發,無法保持眼球表面濕潤,就可能造成乾眼症。口罩相關性乾眼症還會導致原本患有乾眼症患者症狀惡化。
防疫宅家黏3C 惡視力增多
疫情期間除了不正確戴口罩造成乾眼症外,醫師也發現,退休的中老年人,因害怕疫情很少外出,雖然不必整天戴口罩,但因在家使用3C產品的時間變長,出現視力模糊、眼睛疲勞乾澀,或眼睛異物感等症狀,透過「20-20-20-20」護眼口訣,即每使用3C產品20分鐘就眨眼20秒、視線離開螢幕20秒,並注視20呎(約6公尺)外景物,來改善乾眼症狀。
口罩相關性乾眼症患者也可能會藉由揉眼睛或清潔眼鏡,以暫時緩解症狀,但這樣做會增加未洗過的手接觸嘴巴、鼻子以及眼睛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或頻繁地手眼接觸,而因為消毒劑內容物誘發過敏性結膜炎的風險。
大眾應意識到口罩相關性乾眼症,正確配戴口罩,減少呼出的空氣向上吹過眼睛。緩解症狀的方法包括:在不會干擾眨眼的前提下,在鼻子上貼上醫療膠帶。
根據眼科醫師建議,使用人工淚液,還要限制在空調環境中的時間,按照「20-20-20-20」暫離3C產品,以上都有助於改善口罩相關性乾眼症。
提醒有乾眼症狀的民眾,疫情期間務必正確配戴口罩,一定要將鼻樑膠條壓好,不應作為拒絕口罩的藉口;也應調整使用3C產品的時間,如成人應遵循「20-20-20-20」護眼口訣,小孩居家學習應遵守視力保健3010原則(即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才能保護眼睛健康。(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