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再生手術 保「齒」咀嚼功能
記者許倬勛/桃園報導
52歲的徐小姐罹患牙周病,有齒齦膿腫、牙齒鬆脫等問題,原本堅持不願拔除牙齒,經親友勸說終於就醫,聯新國際醫院牙醫師郭欣杰採取「牙周再生手術」,利用牙釉基質蛋白衍生物治療,恢復其牙齒咀嚼功能,兼顧美觀與耐用度。
導入牙釉基質衍生物 助牙周再生
徐小姐因長期潔牙習慣不佳,讓牙齒周圍組織受到牙菌斑及多種微生物破壞,出現牙齦紅腫、發炎,牙齒縫隙愈變愈大,接連出現臼齒鬆脫、晃動等情形,嚴重干擾進食,但她卻因「怕痛」、「不願拔牙」而延遲就醫,導致病況嚴重。
郭欣杰診斷確認徐小姐罹患局部性重度牙周炎,尤其右下第2小臼齒槽骨大幅萎縮、破壞,考量患者不願拔牙,而施以牙周再生手術,從齦溝內清除牙結石、斑狀物和發炎的肉芽組織,再分離不健康的牙齦或牙周組織,清洗滅菌後,把「牙釉基質衍生物」注射到齒槽骨缺損處,誘發齒槽骨成形,促進特定軟、硬組織再生功能。
郭欣杰說,傳統的「引導組織牙周再生手術」臨床操作不便又耗時,若補骨時的人工材料之一「再生膜」暴露,可能會導致「地基全毀」,衍生更多風險;新式再生手術導入牙釉基質衍生物,有助於齒槽骨、牙骨質及牙周韌帶的恢復再生,也可抑制妨礙牙周再生的上皮細胞生長,約半年就可大幅改善病況,恢復咀嚼功能。
郭欣杰提醒,雖然牙釉基質衍生物是重建牙周組織的利器,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仍需視骨缺損範圍深度與寬度、病患本身口腔清潔維護能力、牙齒搖動度是否過大、有無抽菸等來進行專業評估,並透過醫病充分溝通討論,做出最有利的治療選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