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定期追蹤胰臟水泡 可防癌化風險
文/陳信佑
60歲張先生平時沒有什麼不良嗜好,每幾年會固定接受身體健康檢查。在今年的例行健康檢查中卻無意地發現了胰臟有一個2公分左右的水泡,進一步至醫院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確認這個水泡的正式名稱為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簡稱 IPMN)。
醫師告知張先生目前這個水泡的狀態穩定,但須定期接受追蹤大小以及其餘變化,以防其有癌化的風險。
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
許多民眾可能會感到疑惑,常見的如肝臟水泡、腎臟水泡幾乎都是屬於良性居多,為何胰臟的水泡如此特殊會有癌化的風險呢?
水泡的正式醫學名稱叫做囊腫(Cyst),臨床上的表現是一個中空的構造,裡面充滿了液體,因此也叫做水泡。胰臟的水泡是一個特殊的族群,與大多數其他器官的水泡不同,有些胰臟水泡是具有癌化風險的,其中較危險的是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與黏液性囊狀腺瘤,這兩類胰臟水泡若無定期追蹤,有一定的風險發展為近似胰臟癌的惡性腫瘤。
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的特徵是與胰管互相連通,並且會分泌透明的黏性液體而得此一名稱,臨床上常見於胰臟頭部居多。
黏液性囊狀腺瘤則不與胰管相連通,常以胰臟體部的水泡呈現,合併水泡內壁的不規則增生或分隔。
臨床上要區別具惡性風險與相對良性的胰臟水泡,目前的作法是利用「內視鏡超音波」與「腹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來做定期的追蹤,如果水泡在定期追蹤的過程中發現胰管擴張、大小長至3公分以上、水泡內壁有不規則增生或結節產生,就認定為具中高癌化風險的胰臟水泡,建議預防性手術切除為佳。
如果在健康檢查過程中發現胰臟水泡,民眾不必過度驚慌,此類胰臟水泡就算具有惡性風險,其惡性度與生長速度也不像傳統胰臟癌那麼高,只要定期追蹤,必然可以早期介入治療。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胃腸科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