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耳後皮膚炎不理 口罩戴不牢難防疫
文/王綺嫻
疫情緊張,王小姐戴著口罩和透明面罩來到門診。她說自己原本就有脂漏性皮膚炎,所以耳朵後面的皮膚常常又紅又癢又脫皮。
現在疫情嚴峻,口罩整天戴牢牢,耳後的皮膚被掛耳式口罩的繩子磨得很不舒服,她一直去拉扯繩子,又擔心這樣會讓口罩和臉部皮膚之間有縫隙,造成防護失敗,所以來就醫。她要把耳朵後面的皮膚照顧好,才能好好戴口罩,有效防護新冠肺炎(COVID-19)。
耳朵後面的皮膚雖然只有一小塊,但是有些疾病會出現在這個部位,導致戴口罩成為病患說不出的苦。
脂漏性皮膚炎 紅癢又脫皮
●脂漏性皮膚炎(圖1):常常出現在眉間、鼻翼、髮線及耳後部位,臨床表現為淺紅色的斑塊合併油油的皮屑。易反覆發作,尤其是睡眠不足或壓力較大時。病因複雜,可能和皮屑芽孢菌的數量及種類有關。
耳後皮膚有脂漏性皮膚炎時,可塗抹藥物改善病情,患者須注意勿過度搓洗皮膚,以免惡化病情。
●乾癬(圖2):常出現在手肘、膝蓋、頭皮及耳後部位,臨床外觀為紅色的斑塊、合併銀白色的皮屑,如果用力摳除皮屑,會出現點狀的出血。病因和免疫功能失衡有關,治療包括外用藥物、照光、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等。耳後皮膚若有乾癬,可塗抹藥物,改善皮膚紅厚及脫屑情形。
●表皮囊腫(圖3):表皮囊腫可能出現在全身的皮膚,其中臉部、背部、耳前及耳後部位為常見位置。臨床外觀為膚色或黃白色腫瘤,用手觸摸可以感覺到顆粒感。
形成原因為毛囊深部形成囊袋,角質堆積於其中,會緩慢變大。不當擠壓、持續被口罩的繩子摩擦、合併皮膚出油旺盛及流汗潮濕,可能導致紅腫發炎及疼痛。
治療後 可改用綁帶式口罩
耳後皮膚有疾病,應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診療,必要時可以改用綁帶式口罩,或使用口罩減壓延長帶,減少耳掛式口罩的繩子對耳後部位皮膚的摩擦。
大家好好戴口罩,戴好戴滿才能有效防疫。
(作者為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