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 須合併藥物
文/王拔群
「突發性耳聾」為耳鼻喉科、一般醫學、家庭醫學門診常見的疾病,因為原因不明,成為耳科學亙古的謎團,治療方法眾說紛紜,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為此陸續在2019年提出更新版指引。
初期表現可能從輕微的耳悶塞、耳鳴至明顯的完全聽力喪失等皆有可能。當病患症狀輕微時,或許自行就診,也有可能因為與耳咽管功能障礙的症狀混淆,而延遲了聽力檢查確診,因此,初診醫師的任務即要藉由「耳鏡檢查」與「音叉測試」來排除傳導性聽損,並篩選出需要進一步聽力檢查的病患。
由於有9成病患找不出確切病因,因此其正確全名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型聽損」(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SSNHL),已不再使用「 耳中風」這個名詞。
在這次2019年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的更新指引中,強調時間的急迫性,明確建議從發病至診斷與治療應在「2週內」開始。
根據文獻,突發性耳聾病患中,2.7-10.2%會發現小腦橋腦角腫瘤,因此建議突發性耳聾病患都該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有腫瘤的可能。
可利用腦幹反射檢查,或安排打顯影劑之MRI(腦部、腦幹、內聽道),為診斷耳蝸後病變最準確的工具。
選擇類固醇為初始治療,強調在發病2週內開始;類固醇給予方式分全身性與耳內注射方式,研究顯示,單獨使用時,兩方式在效果無統計學上差異,但合併使用比單獨全身性效果上有較佳療效。
在初始治療後,如果聽力恢復不理想,在發病2到6週內可與病患討論,使用耳內注射類固醇作為救援治療。
60歲以下、中重度聽損以上較有助益
而高壓氧在突發性耳聾上的研究,病患數少且研究方法不完善,所以其真正療效仍屬不明,加上高價又有些副作用,因此診療指引不建議常規使用,但病患可在類固醇治療時額外再自由選擇是否採用;研究顯示,其在60歲以下、中重度聽損以上、及早開始治療的族群比較可能有助益。
其他一些抗氧化劑保健品,例如高劑量維生素C、鋅、CoQ10、中藥、銀杏,以及針灸等皆未有證據顯示其對急性聽損有療效。
(作者為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級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