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喉嚨痛誤認染疫 原來是內翼肌炎症候群

2021/06/08 05:30

▲患者因喉嚨痛就醫,指腹按壓處,底下深處就是內翼肌。(照片提供/陳登郎)

▲患者因喉嚨痛就醫,指腹按壓處,底下深處就是內翼肌。(照片提供/陳登郎)

文/陳登郎

一名50歲男性這一週來因為防疫,整日守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嚼口香糖。某日早上起床時,突然左側喉嚨痛,以為是染疫,但沒有發燒,因痛到無法進食,只得就醫。

待我們全副武裝,做好防護,進行診療,發現喉嚨沒有發炎。戴手套去按壓所有口咽部肌肉,確認是左側內翼肌疼痛。

另一名54歲女性,也是因為防疫不敢外出,只能一邊看電視,一邊啃玉米、豆干或魷魚絲。某日早上起床時,也是開始感到左側喉嚨痛,但沒有發燒,也是因為很痛而就醫。診療後發現,她也是左側內翼肌疼痛。

根據解剖構造,掌管顳顎關節負責咀嚼及咬合的肌肉共有4組,均為三叉神經所支配,外翼肌負責張口,顳肌及咬肌負責閉口,上述肌肉均為淺層咀嚼肌;而內翼肌屬於深層咀嚼肌,負責下頷左右移動,磨碎食物。

宅在家大吃 過度咀嚼所致

如果患者過度咀嚼,例如食用肉乾、蒟蒻、甘蔗或牛排,兩側內翼肌使用過度,發生過勞,乳酸堆積,便會產生疼痛。

接著,感覺訊息經由三叉神經下頜支傳進腦幹,向上傳進大腦感覺皮質,讓同為該條神經所支配的舌根扁桃區域也跟著感到疼痛,讓患者誤以為是喉嚨痛,其實是牽連痛。

由於防疫期間,大家一起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維持社交距離,避免共食,以往常見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已經銷聲匿跡,這時若突然喉嚨痛,除了不幸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外,最主要的就是內翼肌炎症候群。

治療以避免過度咀嚼為主,讓肌肉得到充分休息,必要時,可以自己進行張口肌肉放鬆訓練,就是用拇指頂住上排牙齒,食指頂住下排牙齒,兩指交叉錯開,用力把上下頜推開,反覆多次,可以減輕肌肉痙攣。

(作者為吉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