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 別急著換人工關節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57歲的鍾先生4年多前右側髖關節疼痛,已經跛腳、無法爬樓梯,確診為股骨頭壞死第二期,醫師建議置換人工髖關節,後來接受中醫治療服用中藥及針灸,半年後疼痛大幅緩解,現在能正常走路、活動,也不需仰賴止痛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醫師葉祐安表示,國內置換髖關節患者有半數是股骨頭壞死,發生原因為股骨頭細胞壞死,軟化塌陷,造成髖關節破壞的疾病,股骨頭壞死在中醫認為是骨痺,進一步惡化會造成骨蝕、骨痿,患者體質濕熱,加上外界的風寒致病。
股骨頭壞死常見可分「創傷性」及「非創傷性」原因,分別為髖關節脫臼或股骨頸骨折後造成缺血壞死,或是使用酒精、類固醇,使局部血管內皮損傷變性、脂肪堆積,進而阻斷血流造成骨頭壞死,還有找不到原因的「原發性」股骨頭壞死,目前認為與遺傳(體質)有關。
葉祐安指出,股骨頭壞死治療,除了西醫藥物、高壓氧、手術治療,中醫也能供治療選擇,給予中藥消炎止痛、清熱解毒、袪濕活絡、活血化瘀,還有補養筋骨,可依個人體質及症狀加減用藥,同時可運用針灸、拔罐、手法、雷射穴位治療,活絡筋骨、通利關節、促進骨骼及血管新生,能減輕不適,也能有效延緩骨頭壞死。
中醫治療可緩解疼痛 延緩壞死
葉祐安與骨科部醫師林宗立利用健保資料庫10年的資料分析發現,股骨頭壞死病患有接受中醫治療,相較未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可減少4成置換人工髖關節的機率,平均延緩置換從2年延長到5年,研究成果也發表於國際期刊《實證研究基礎的補充與替代醫學期刊》(eCAM)。
葉祐安提醒,預防股骨頭壞死、保護髖關節,平常可做關節外展、外旋及曲伸運動,減少過度行走、避免過度使用,飲食多補充鈣質,包括黑芝麻、黑木耳、小魚乾、蝦米等,避免菸、酒、咖啡及氣泡飲料。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