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哭鬧講不聽? 引導孩子「說」情緒
文/蘇之婉
孩子常因為沒有讓他自己穿鞋,或不給他買玩具,就歇斯底里?老師一句責罵,或同學的嘲諷,會讓孩子打人摔東西?你是否很挫折,為什麼孩子這麼難帶?這麼愛發脾氣!他們不是過動或自閉,但不知道該如何控制情緒,不懂得用語言。
●3歲以下的幼兒較容易因為生理的狀況,例如太累或低血糖,而產生情緒。所以要確保幼兒在白天也能有短暫的休息,並適時給予點心。經常的擁抱,與孩子聊天互動,也可以讓孩子情緒智商提高。
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 而不是耍賴
●將進入學齡的幼兒,要引導他們用語言來表達情緒,而不是哭鬧。
選擇情緒繪本,陪孩子一起閱讀,讓他們了解自己發脾氣的模樣,與周遭人的感覺(繪本建議:《當我超級霸王生氣時》、《小狼波波》、《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想避免事態走向不可收拾的局面,大人可以觀察幼兒臉部的表情,來預測情緒爆發前兆:
●年幼的孩子就用其他的事物吸引他,帶離現場。
●國小的孩子可以練習自我覺察容易情緒激動的狀況,並教導孩子冷靜的方法。
●大孩子就請他深呼吸,打球跑步發洩,或者自我幽默地調侃一下。
萬一情緒潰堤,家長仍要堅持底線─不可以傷害別人、哭鬧是無法得到獎賞的。但掌控者不應只在家長,孩子也應有表達意見的權利,雙方可提出各種方案,溝通協調,達到雙贏的局面。
透過模擬練習,具體的教導孩子用適當的語詞表達自己的感受。生氣的時候可以說:「我有點不高興,我不喜歡…」、「我很生氣,因為…」;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可以說:「我能不能…,我想要…」、「我想晚一點再…,可以先讓我…嗎? 」
當衝突發生的時候,父母先不要責罵,試著讓孩子緩和下來。等情緒穩定之後,一定要再跟孩子聊聊,下次可以怎麼做。
每一次衝突都是教導孩子的機會。有些人天生就很會表達,但也有孩子可能需要大人的引導,才能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若能認同孩子的個別差異,持續做下去,就能幫助孩子更好。
(作者為蔡尚均小兒科診所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