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膽囊炎手術 竟查出癌作亂
文/尹文耀
53歲郭先生在一次腹痛入院後,檢查出急性膽囊炎,在緊急腹腔鏡手術過程,意外發現右上方橫膈膜有幾顆異常白色斑點,如米粒及紅豆般大小,切片檢查證明為腹膜間質細胞瘤。因擔心為癌變前兆,回診持續做病理切片檢查,第3次報告中,證實為罕見的原發性腹膜惡性間皮癌。
一開始病理切片報告為初期腹膜腫瘤,由於此類腫瘤轉化為惡性的機會極高,後續建議患者需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
就在鍥而不捨追蹤一年後,再次藉由腹腔鏡手術做病理切片,果然發現在右上方橫隔腹膜出現異常細胞,報告也證實為惡性間皮癌。
術中主要將右上方數10粒,加上被癌細胞侵蝕的一小部份橫隔膜一併切除,接著再以人工橫隔膜補充,術後必要時也可以加做高溫腹腔灌注化療(HIPEC )。
這種間質細胞癌平均存活期約12至14個月,但若患者積極配合,以手術及化學治療,仍有機會延長生命,就像郭先生一樣,持續追蹤治療,至今已有8年之久,一般而言,5年的存活率可達到50%。
間質細胞瘤不易被發現
多數間質細胞瘤為癌症前兆,且為原發腫瘤,屬於較罕見癌症,由於不易早期發現,往往待惡性腫瘤細胞轉化自細胞中的間質,覆蓋在人體五臟六腑才得知。
常見部位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等,其中腹膜惡性間質細胞癌在臨床表現不具有特徵性,到疾病後期出現腹痛、腹水、腹脹等症狀,約佔所有間質瘤的7-30%,平均年齡為50歲,其中約63%的病例在45至64歲間,兒童較為罕見。
原發性腹膜惡性間皮癌,無法完全藉由抽血中腫瘤標記物的值數進行診斷或追蹤,早期病灶也不會呈現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必須使用腹腔鏡檢查同時切片才能確診,所以病人的配合度相當重要。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移植中心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