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正前開」髖關節置換術 克服傳統缺點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一位77歲阿嬤上廁所不慎滑倒,導致左側髖關節腫脹疼痛、無法行走,送醫急診照X光,發現左側股骨頸骨折又移位,考量年事高與骨折型態,安排做「正前開微創雙極式半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1天即可下床用助行器行走,回診拆線不需旁人協助能站起來,1個月後不需再用助行器。
成大醫院骨科醫師周益全指出,傳統髖關節術式復原快,病患滿意度也高,但有些缺點,文獻統計,全髖人工關節手術後的脫臼率近1%,而脫臼患者有近7成是接受「後開」手術;另「側開」方式雖較能避免術後脫臼,但術中為增加手術視野,需從骨頭上切斷部分臀中肌肌腱,手術完再縫合,若遇到較瘦小的長輩,其肌腱因已萎縮變薄,切斷後不易縫合,術後疼痛會較久,復原時間也較長,另外,以側躺姿勢動手術,在判斷雙腳長度是否等長時會有困難。
而新的患者平躺「正前開」術式,周益全說,在髖關節正前方切開傷口,從闊筋膜張肌及縫匠肌間的間隙進入髖關節動手術,只需鬆解前方髖關節囊韌帶組織,必要時鬆解部分外轉肌群,不必切斷臀中肌及臀小肌的肌腱;且患者平躺,醫師能在術中以肉眼調整雙腳長度,不會有長短腳問題。
傷口小、脫臼機率較低
周益全表示,因「正前開」獨特切入角度,股外側皮神經受到牽引,少部分患者大腿上半部皮膚可能出現麻痛感覺,也有術中發生人工關節周圍骨折的風險,但相對能克服傳統「後開」與「側開」缺點,且因傷口小、失血少、復原快、疼痛輕、脫臼低等優點,逐漸成治療髖關節疾病的有效手術法,適應症包括退化性髖關節炎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置換全髖人工關節,及移位性股骨頸骨折需置換半髖人工關節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