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精準基因檢測 10種常見疾病提早知

2021/03/19 05:30

▲黃文男(右)、陳一銘醫師指出,ApoE基因可及早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黃文男(右)、陳一銘醫師指出,ApoE基因可及早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中研院進行「台灣精準醫療計畫」,透過10種常見疾病進行百萬人基因檢測,台中榮民總醫院預計收案10萬人,目前已有7萬人參與,並提供報告。

中榮與中研院 攜手合作

發現15%帶有尿酸不易代謝基因、1%高膽固醇基因,尤其有0.5%有遺傳性腦部小動脈血管病變基因者,容易早發性中風、血管性失智症,應及早預防、改變生活習慣,以降低風險或延緩發病。

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一銘舉例說明,一名43歲男子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年,病情控制不穩,血壓、血糖、膽固醇卻正常,他的生活作息正常,不菸不酒,使用一般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也都無異常,卻在去年發生嚴重心肌梗塞,裝了2根支架。回診做基因檢測,發現他有載脂蛋白E(ApoE)基因,容易罹患心臟疾病,應提早預防。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因慢性關節發炎,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粥狀動脈硬化,罹患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圖為情境照。(記者蔡淑媛攝)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因慢性關節發炎,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粥狀動脈硬化,罹患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圖為情境照。(記者蔡淑媛攝)

陳一銘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因慢性關節發炎,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粥狀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但過去被認為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卻無法有效預測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有40%被低估,後來發現基因ApoE第4型的患者,比正常人多4倍的心血管風險,血管比一般人老10年,也多出11倍的早發性失智症,因此用傳統方法無法找出高風險的病人,可透過精準醫學檢測基因,及早發現預防。

陳一銘說,這次中研院精準醫療計畫,以10種常見臨床疾病做基因檢測,包括酒精代謝基因與喝酒臉紅、食道癌、下咽癌有關;尿酸代謝基因與心血管、腎臟功能有關;遺傳性腦部小動脈血管病變基因則與早發性腦中風有關,台灣每千人就有5個帶有此基因,有此基因者需慎防在4、50歲時就發生中風。

中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說,帶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基因者則常見在國中或高中年紀就膽固醇超標;另外,藥物代謝基因異常者則是要小心在裝了心臟支架後,即使有服用特定血栓藥,但仍容易再度血栓。

▲中榮與中研院合作進行精準醫療檢測,透過基因檢測及早發現疾病風險,提早預防。(記者蔡淑媛攝)

▲中榮與中研院合作進行精準醫療檢測,透過基因檢測及早發現疾病風險,提早預防。(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中年男罹乾癬10年難治癒 藥物代謝基因檢測找出原因

2020/04/27 17:42

台中一名男子背部罹患乾癬(左),經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後精準用藥,症狀明顯改善(右)。(記者陳建志翻攝)

台中一名男子背部罹患乾癬(左),經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後精準用藥,症狀明顯改善(右)。(記者陳建志翻攝)

台中一名男子雙腳罹患乾癬(左)10年難治癒,經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後精準用藥,症狀明顯改善(右)。(記者陳建志翻攝)

台中一名男子雙腳罹患乾癬(左)10年難治癒,經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後精準用藥,症狀明顯改善(右)。(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40多歲男子,原本事業有成,不料10年前開始罹患乾癬,因手腳、背部都是乾癬羞於見人,事業因此跌落谷底,就醫後症狀雖改善,但總是難以痊癒,醫師建議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後,才發現他「身體對藥物代謝太快」,據此調整加強用藥後,終於讓他順利擺脫乾癬的困擾,事業也重新上軌道。

大里仁愛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霍安平今天表示,這名患者年紀輕輕事業有成,平時有許多交際應酬,但10年前開始健康出狀況,罹患乾癬和關節炎,手腳、背部都出現大面積乾癬,不但吃藥後腎功能受損,擔心別人異樣眼光不敢出門,人際關係降冰點,事業、生活都受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名患者原服用標準劑量藥物,雖症狀有改善但始終無法痊癒,醫生想增加劑量又擔心造成肝指數升高,決定安排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才發現患者身體對藥物代謝速度較快,造成體內藥物濃度不夠高,依據報告結果加強用藥,症狀獲得有效控制,終於擺脫困擾10年的手腳和背部乾癬。

霍安平表示,每個人對於藥物代謝速度都不一樣,代謝快慢速度會影響藥物血中濃度及作用時間,進而影響治療效果,相同體重的患者吃了同劑量藥物,代謝快可能18或24小時就沒效果,代謝慢者則可撐到36小時,這將影響體內藥物殘留濃度和持續作用效果,甚至因濃度不同而發生副作用,因此得知病人基因對藥物代謝的速度,可讓醫師用藥更精準。

霍安平表示,該項檢測是採集口腔黏膜受檢,目前可針對市面上510種藥物的代謝基因進行分析,讓病人了解依標準劑量的用藥是否適合自己,醫師則可據此增減藥量,包括用藥治療效果不佳的病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家族病史患者,還有關心自己健康的民眾都適合檢測。

霍安平表示,目前這項檢測需自費,健保並不給付,但建議每個人都可做一次這種檢測,了解自己身體對藥物代謝的狀況,提供給醫師參考,將能讓用藥更精準。

大里仁愛醫院風濕免疫科霍安平主任指出,「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可清楚知道病人基因對藥物代謝的速度,讓醫師用藥更精準。(記者陳建志攝)

大里仁愛醫院風濕免疫科霍安平主任指出,「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可清楚知道病人基因對藥物代謝的速度,讓醫師用藥更精準。(記者陳建志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Q:寶寶需要做新生兒基因檢測嗎?與產檢差異在哪?

2020/04/27 15:04

父母可評估自身需求,選擇要不要做新生兒基因檢測。(健康頻道攝)

父母可評估自身需求,選擇要不要做新生兒基因檢測。(健康頻道攝)

Q:寶寶需要做新生兒基因檢測嗎?與產檢差異在哪?

A:這很像風險管理,醫師無法預測到底新生兒會不會有遺傳疾病,如果有疑慮,還是可以選擇做一次基因檢測,一生只需要一次,但多一份安心;產檢所檢查的項目是檢查胎兒發育狀況,跟新生兒基因檢測的項目並沒有重疊,爸爸媽媽若是擔心的話,建議還是可以一併做。(小禾馨兒童專科診所院長吳俊厚)

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病平台」設立為建立醫護專業人員及大眾交流管道,期助醫病理解、減少認知差距,增進醫病尊重與信任。歡迎投稿,請寄:ehealth@libertytimes.com.tw 。文稿請酌量300~700字,限於篇幅及醫病設立宗旨,本頻道保留刪節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超前部署!次世代定序揪新生兒基因變異

2020/04/27 15:03

醫師表示,若能在新生兒時期就了解用藥過敏狀況,就能避免相關併發症發生。(健康頻道攝)

醫師表示,若能在新生兒時期就了解用藥過敏狀況,就能避免相關併發症發生。(健康頻道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嬰兒猝死」為近年來嬰幼兒十大死因之一,讓許多父母聞之色變,如何防範成為家長關心的議題。最新一份荷蘭研究發現,導致嬰兒猝死的先天性心律不整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隨著醫學進步,利用次世代定序(NGS)技術,結合新生兒篩檢及藥物過敏的基因檢測,抽血即可最多同時檢測208個基因、200種疾病。

胎兒先天性心律不整與基因變異有關

根據歐洲研究發現,有10%的嬰兒猝死,與特定先天性心律不整有關,不少是因為基因變異而導致心臟離子通道病變,引起心律不整而造成嬰兒猝死。荷蘭團隊2月在國際鑑識遺傳學期刊《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發布一項研究,針對102名荷蘭猝死嬰兒案例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有近6成(58.8%)的案例帶有導致心律不整的基因變異,其中有3個基因是首次被發現,有7個基因在此研究中首度證實有關聯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先天性心臟病占新生兒的6‰-10‰,相當於台灣每年有2000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誕生。小禾馨兒童專科診所院長吳俊厚表示,目前可透過胎兒心臟超音波或是滿月後自費「新生兒心臟心電圖」檢查,有機會篩檢出某些先天性心律異常疾病;配合新生兒疾病基因檢測早期發現,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預防心悸或猝死。

吳俊厚提醒,目前已知有部分基因易引發嚴重的藥物過敏,若帶有「RYR1」及「CACNA1S」基因的人,就容易對手術常用的麻醉藥物異氟醚過敏,出現惡性高燒併發症,嚴重恐危及生命,若能在新生兒時期就了解用藥過敏狀況,就能避免相關併發症發生。

台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博士洪加政補充,目前市面上的新生兒基因檢測產品大多只有做到聽損疾病及中樞神經疾病兩大類,現今已有廠商研發出利用次世代定序(NGS)技術,結合新生兒篩檢及藥物過敏的基因檢測,透過抽血即可最多同時檢測208個基因、200種疾病及提前預知藥物反應,避免藥物過敏狀況。

新生兒基因檢測不同於健康檢查,提早發現孩子的健康風險,不僅守護新生兒的健康,也幫助爸媽在育兒路上更有跡可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