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0年來天天拉肚子 腹瀉型腸躁症作怪

2021/03/01 05:30

▲腸躁症除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外,也要調整飲食和心情,更要定期篩檢。(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

長期有便祕、腹瀉困擾又找不出原因,可能是腸躁症惹禍。台灣大腸激躁症盛行率高達22%,分為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一位70多歲張姓老翁是典型腹瀉型腸躁症患者,30年來每天最多要拉8次肚子,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中醫師劉家蓁治療3個月,終於減緩腸躁;醫師提醒,忌諱吃生冷、油膩、濕氣重的食物。

少吃生冷、油膩食物

張翁自述,他過去每天至少4次大號,多則8次,糞便水樣有黏液、肛門灼熱,排便急時會忍不住,夏天症狀加重,情緒緊張還會腹痛且增加排便量,西醫檢查說是大腸激躁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出門旅遊也備感困擾,因此尋求中醫幫忙。

劉家蓁說,張翁除頻便、腹瀉,也有手腳冰冷、頻尿等病症,腹瀉原因很多,以中醫角度而論,可歸納氣候影響、飲食、心情、脾胃虛弱與腎陽虛衰5大因素,因此飲食要忌口,過冷、過熱、濕氣太重的食物要少吃,也不要吃太多、吃太油。

如果長期飲食失調又過度勞累,脾胃易虛弱,如又加上容易煩惱、生氣、緊張焦慮,更易影響胃腸消化吸收。3個月治療中,先建議患者調整飲食和情緒,再用中藥調理腸胃環境,例如黨參、茯苓、白朮、砂仁等幫助健脾去濕,黃連、黃柏清除腸中濕熱,柴胡、香附等調和緊張情緒,肉桂、附子等減少頻尿和手腳冰冷。

中醫調理3個月改善

治療後,張先生排便降到一天2至3次,大便漸成形且黏液減少,患者能開心出遊,不用為尋找廁所所苦。

醫師也提醒,腸躁症可藉規律作息與運動、放鬆心情改善,飲食需定時定量,便祕型患者需多飲水與攝取高纖維質食物,幫助腸道蠕動,腹瀉型則應避免豆類和乳製品,且要定期篩檢,才能「腸」保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