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間歇哭鬧解血便 留心小兒腸套疊

2020/12/25 05:30

間歇哭鬧解血便 留心小兒腸套疊

▲腸套疊的不適症狀包括腹痛、嘔吐及解血便等;圖為情境照。
(照片來源:達志影像)

文/段必純

3歲多的王小妹9月底因肚臍周圍疼痛,解3次草莓醬糊便,至急診就醫,經檢查確診為乙狀結腸處腸套疊,以水溶性鋇劑灌腸治療後,腸套疊得以復位。

住院觀察幾日都無腹痛及解血便情況後順利出院。未料出院後隔日她再次出現腹痛及解草莓醬大便,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診斷為降結腸處腸套疊,再次接受鋇劑灌腸治療卻沒有緩解,因而建議家屬讓王小妹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時發現腸套疊附近有一腸息肉,經手術治療及息肉切除後,順利出院,目前已無腹痛及復發情況。

腸套疊是兒科常見的腹部急症。所謂腸套疊是近端處的腸子套入遠端的腸子內,而造成腸子的阻塞。大部分的腸套疊好發處為迴腸至結腸處、約佔了80%至90%,盲腸-結腸型約佔15%,其餘較少見的為小腸和大腸型的腸套疊,此類腸套疊大多會有一些導引病灶存在。

間歇哭鬧解血便 留心小兒腸套疊

▲腸套疊是小兒科常見的腹部急症,小朋友常有間歇性哭鬧;圖為情境照。
(照片提供/段必純)

好發於3個月大至6歲兒童

腸套疊好發於3個月大至6歲兒童,約80%病例發生於2歲以前。新生兒或年紀較大幼兒所發生的腸套疊,大多因結構上的異常或導引病灶所致,確切原因不明。

腸套疊的主要症狀有腹痛、嘔吐及解血便。腹痛的特徵是突發且呈週期性腹痛,小朋友會每隔15-20分鐘左右就痛一次,此時病童會哭鬧不止、臉色蒼白甚至流汗、兩腳蜷縮至腹部,幾分鐘後腹痛消失,小朋友又會恢復平靜或倦怠嗜睡。另外解血便時,血便會由腸黏膜出血和腸黏液混合而成,大便顏色看起來很像草苺果醬,非常具有辨識性,需提高警覺。

24小時內診斷治療 預後佳

腸套疊若在24小時內診斷及治療,預後較佳。在使用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回復術治療成功後,復發率約為10%,而手術做徒手復位的復發率約為2-5%,若手術時有切除腸子者則很少復發。不過仍建議家長必須留意小朋友出院後若再出現間歇性哭鬧,務必趕快回醫院檢查及評估,以免延誤治療。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