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睡覺手臂抽動 男嬰罹腦瘤癲癇

2020/12/18 05:30

睡覺手臂抽動 男嬰罹腦瘤癲癇

▲盧小弟術後7個月復原良好,癲癇不再發作,注意力、學習力都變好。
(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3歲的盧小弟4個月大時,被家人發現睡眠時手臂偶爾會抽動,以為是神經正在發育成長,後來觀察每個月會發作一次,於是錄影就醫,診斷是左腦額葉長了神經節膠質細胞瘤,刺激周邊神經不正常放電導致癲癇,後來出現發展遲緩、過動等症狀,今年5月接受開顱手術切除該腦瘤,恢復良好,現在注意力和學習力都變好。

台中榮總兒童神經外科主任周育誠指出,小朋友癲癇原因多,可能腦瘤、發育異常、血管病灶、腦部結構異常等,像盧小弟發生癲癇的症狀不明顯,其實腦部一直在異常放電,除了病變範圍會擴大外,長期慢性癲癇會嚴重傷害正在發育的腦部,影響神經發育、心智和學習力,如果發現小朋友過動、發育遲緩或有不正常舉動,應警覺觀察,即早就醫檢查評估。

盧小弟睡眠時,手部或肢體會偶爾抽動,雖然發作時間短暫,但家長警覺錄影,在一次感冒就醫時詢問診所醫師,轉診到中榮檢查,10個月大時診斷有肌陣攣,進一步檢查發現左腦額葉疑似鈣化或組織化血腫等慢性病灶,吃抗癲癇藥控制、觀察。

盧小弟持續回診,腦瘤約1.5公分未再長大,服用抗癲癇藥後肢體也不再出現癲癇動作,但追蹤發現有發展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做24小時錄影腦波圖發現腦部仍持續異常放電。

▲術前:盧小弟左腦額葉長了神經節膠質細胞瘤(紅圈處),刺激周邊神經異常放電,導致癲癇。(記者蔡淑媛翻攝)

▲術前:盧小弟左腦額葉長了神經節膠質細胞瘤(紅圈處),刺激周邊神經異常放電,導致癲癇。(記者蔡淑媛翻攝)

3歲開顱切除 注意力、學習力變好

周育誠指出,兒童出現腦部異常放電如未控制,放電的病變範圍會擴大,盧小弟腦瘤位置在額葉,未來恐影響情緒、人格、發育與學習等,於是決定開刀。

盧小弟今年5月接受開顱手術切除腦瘤,術中使用導航、腦皮質電波圖監測,確定切除範圍是否適切足夠,術後已經7個月,癲癇不再發作,注意力和學習力都跟上,坐得住,也能好好聽媽媽說故事,講話辭彙也變多。

▲術後:盧小弟左腦額葉的神經節膠質細胞瘤,手術切除後不再異常放電,影像檢查只剩切除後的疤痕。(記者蔡淑媛翻攝)

▲術後:盧小弟左腦額葉的神經節膠質細胞瘤,手術切除後不再異常放電,影像檢查只剩切除後的疤痕。(記者蔡淑媛翻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