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卡卡痰多 咽喉逆流作怪
文/欒智偉
近來門診常常遇到病患抱怨喉嚨卡卡的,覺得有痰,但是又咳不出來,看了好久的醫師說是胃食道逆流,但是吃藥也沒有效,不知到底得了什麼病?
透過理學檢查與鼻咽內視鏡檢查,原來問題出在咽喉逆流(LPR),顧名思義「咽喉逆流」指的是,胃內容物向上逆流超過下咽部甚至進入喉部的現象,使喉部黏膜發生發炎反應,引起種種上消化呼吸道症狀。
胃酸侵襲上食道括約肌
目前研究認為咽喉逆流是上食道括約肌鬆弛的問題,而胃食道逆流則是下食道括約肌的問題,兩者雖然症狀相似,但卻是不同的疾病。咽喉逆流較常發生於日間,醒著的時候,而胃食道逆流則較常發生於夜間平躺。
因胃酸侵襲所導致的咽喉發炎,會讓病人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吞嚥困難、喉嚨痰液變多、咳嗽、說話容易疲倦,以及聲音沙啞的現象,此外不時有「清喉嚨」動作,造成病人日常生活相當程度的不適感。
根據研究,咽喉部位的黏膜對胃酸的承受力較食道小,也就是比較容易受到胃酸的破壞。此外,逆流至喉嚨胃液不只是胃酸跟蛋白酶,甚至帶有膽汁成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多數患者吃了胃藥制酸劑無效。
現行診斷標準包括患者臨床症狀,鼻咽內視鏡觀察喉及食道變化,輔以消化道酸鹼值監測(PH monitor)24小時酸鹼值測定來確診。在內視鏡下常常有喉咽部位的紅斑或水腫,甚至後聲門肉芽腫的狀況。
避免暴飲暴食、戒宵夜
◎治療分為3級:
●首先要勸導改變生活習慣,戒消夜,避免暴飲暴食,飯後不宜躺或臥,應避免油炸,以低脂肪飲食較為適合,刺激性的飲料會引起胃酸分泌者像是咖啡、茶、巧克力、薄荷、汽水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應避免,不喝酒不抽菸。
●第二級則為調整上述的生活作息外,再加上藥物控制。而藥物治療上最常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等制酸劑,但其對非酸性的逆流就無法發揮效果,另外還可使用一種新藥物—藻膠酸,服用後可與胃酸結合,在喉嚨食道與胃間形成低密度泡沫乳膠層,可貼附胃黏膜形成一道保護膜,還可進一步阻絕胃酸往上逆流,而減少喉咽逆流症狀。
●第三級為考慮手術增加上食道括約肌的阻力,減少逆流。
(作者為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