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可餵母奶嗎? 藥師:2低2高藥品 較易分泌至乳汁
文/顏群芳
哺餵母乳對寶寶有許多好處,但媽媽畢竟不是超人,身體總是會有不舒服的時候,這時服藥又擔心影響到小孩的健康,不吃又覺得渾身不對勁,真是感到兩難,那麼到底哺乳期間適合吃藥嗎?若是不行,停藥之後要多久才能重新哺乳呢?
其實這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包括需顧及母親服藥的必要性、藥品分泌到乳汁量的多寡,以及藥品對嬰兒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都是考慮的重點。
總體來說,藥品分泌到乳汁的過程,主要是藉由被動擴散的方式,從高濃度進入到低濃度的區域,且低分子量、低血漿蛋白結合率、高脂溶性、高母體血中濃度的藥品,比較容易分泌到乳汁中,另外人體血漿pH值約為7.4,乳汁pH值約為7.1,因此弱鹼性的藥品,也比較容易分布至乳汁中。
相對嬰兒劑量(Relative infant dose, RID)也是一個參考依據,此數值代表嬰兒因藥物進入母乳所造成的暴露量,相對於母親本身所攝取的藥物含量比例,一般認為一個藥品的RID要小於10%,對於哺乳來說才比較安全。
其實多數藥品都適合在哺乳期間使用,只有少部分藥品,像是抗癌藥、精神科藥品、具細胞毒性藥、某些類別的抗生素,服藥同時要避免哺餵母乳,可等到停藥之後4-5個半衰期的時間,再重新餵乳,因此時體內藥品的血漿濃度已經小於5%,可視為安全範圍內。
看診告知哺乳 優先選外用劑型
在看診或是自行買藥的同時,需事先告知醫師或藥師,自己有哺乳的需求,盡量可優先選擇較安全、短效的藥品,若有外用劑型,像是藥膏、鼻噴劑、吸入劑,相較口服藥品,全身性的吸收較低,進入乳汁的量也會比較少,如果還是不放心,也可選在哺乳之後再服藥,降低寶寶暴露量。
為了確保寶寶能健康成長,同時考量到媽媽的用藥需求,哺乳期間如需用藥,可先請藥師幫忙查詢相關資料,提供衛教諮詢,以達到雙贏局面。
(作者為苗栗為恭紀念醫院藥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