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運動喘吁吁 無輻射電燒除大患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47歲王姓男子喜歡戶外運動,但去年起,運動時氣喘吁吁,還出現心悸不適,工作、生活大受影響,吃藥卻不見改善,到院檢查才發現是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引發,經安排「心導管電器消融術」(簡稱電燒)治療,症狀明顯改善,且過程中不需使用X光,大幅降低患者和醫護輻射暴露風險。
亞大醫院心律不整醫療團隊醫師莊傑貿表示,患者心電圖顯示有心室早期收縮現象,且發現有陣發性心房顫動,心臟超音波也出現心臟舒張功能變差等情形,因藥物療效不彰,決定以「心導管電器消融術」治療。
患者術前先接受心臟電腦斷層檢查建構3D心臟模型,並經食道超音波確認無左心耳血栓,手術時透過心臟內超音波及3D定位導航系統,使用射頻針穿刺心房中膈進入左心房,完成零輻射電燒治療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術後當天症狀就明顯改善。
莊傑貿指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為心悸、喘、疲倦,且可能造成中風、心衰竭、失智症、憂鬱、住院次數增加,患者初期會出現陣發性心房顫動,未積極治療則會變成持續性甚至永久性心房顫動,越晚治療效果恐不彰。
超音波加3D導航 不需使用X光
莊傑貿強調,使用導管電燒治療心房顫動,可達到長期節律控制的功效,且效果是藥物的4到5倍,但導管治療須使用大量X光輻射來定位及監控導管位置,常讓患者擔心輻射傷害,因此使用心臟內超音波或食道超音波加上3D定位導航系統,可減少甚或不用X光透視,就能完成導管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