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互信 治療才有好結果

2020/11/10 05:30

▲黃瑞仁在《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一書(右)中,強調醫病溝通的重要性;而《荒漠甘泉》是他的精神食糧之一。(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羅碧/專訪

「在醫療領域,醫病關係永遠是不對等的」,本身也是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的黃瑞仁直言,因為醫療涉及專業,醫師在做任何決策時,一定要抱持「病人至上」的信念;同樣地,病人也一定要信賴醫師會針對他的情況提供最好的治療。唯有醫病雙方在互信的基礎上,一起對抗疾病,才能有好的治療結果。

▲黃瑞仁認為,醫病互信才能有好的治療結果。(記者塗建榮攝)

謹記母親叮嚀 抱持「病人至上」信念

33年前,黃瑞仁即將退伍,母親來不及看到他成為正式醫師,就因胃癌病逝。他一直謹記母親在病榻時的叮嚀:「如果當了醫生,記得要有好的技術,要關心病人。」他也深深體會到失去親人,對家庭而言,這個「圓」即有了缺口,不管再怎麼努力或彌補,心底總有缺憾。

黃瑞仁說:「生死一瞬間,非常殘酷。」醫師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天職、天賦,而所謂失敗,是須賠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所以要當稱職的心臟內科或心臟外科醫師,成績好壞並非由學業判斷,而是由心導管治療或開刀見真章,因此他不斷精進自己的醫療技術及診治能力。

▲黃瑞仁(右1)1995年在日本北九州市小倉紀念病院,跟隨延吉正清教授(右2)學習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1995年5月台灣引進冠狀動脈支架治療。(記者塗建榮翻攝)

精進技術、診治能力 當稱職醫師

他在2011年出版的《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提到一位「好醫師」必須具備「醫學知識要夠」、「醫學技術要好」、「醫病溝通能力要強」的3個條件,以及在做任何決策時,抱持著「病人至上」的信念。

黃瑞仁表示,當初寫這本書,主要是想讓想要行醫或正在行醫的年輕人了解,醫學領域要面對什麼事情。「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與其他科學最大的差別就是與「人」的相處,其次是醫病溝通,醫學需要不斷與人溝通。

當心臟內科或心臟外科醫師每次替病人治療,就是在面對生死,壓力非常大,所以選擇這個工作就要想清楚,不是每次治療都這麼順利,一旦治療不順利,還須積極思考改變醫療方向,做出對病人做最明智及最好的治療;不過,醫師畢竟不是神,萬一治療不如預期,如何讓家屬了解醫師已經盡力,把風險降到最低,也是很重要的事。

黃瑞仁目前擔任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在2004年改制前,雲林縣人口將近70萬,但當時無心導管設施。黃瑞仁在台大醫院總院大力支持下,帶領年輕心臟內外科醫師,建立雲林縣首座心臟血管醫學中心。16年來已進行逾1萬7000例心導管檢查及治療、8000例冠狀動脈心導管介入手術,開心手術也達到1000例,讓雲林地區民眾可以就近治療,家屬方便照顧。

雲林分院現有主治醫師相當齊備,包括心臟內科13位、心臟外科4位,及1位小兒心臟科醫師,已成為中台灣的心血管疾病治療重鎮及轉診中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