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灌籃高手「踩釘子」 慎防骰骨症候群後遺症

2020/08/29 05:30

▲若曾腳踩空,引起腳掌中外側疼痛,而在做某些特定姿勢會出現足部外側難忍疼痛,有可能為骰骨症候群;圖為情境照。(照片來源:達志影像)

文/許宏志

你是否曾經打籃球或跳躍時落地一個不小心踩空,或踏到別人腳上(俗稱踩釘子),而引起腳掌中部外側的疼痛,平常沒什麼問題,但某些特定姿勢動作就突然發生外側足部難忍疼痛,甚至痛到無法好好走路或站立?這可能就是骰骨症候群。

腳掌扭傷 骰骨韌帶發炎

骰骨症候群是指腳掌外側中間的骰骨因受傷導致排列不穩,連帶引起附近骨膜、韌帶等軟組織發炎,而引起極度疼痛。最常見於籃球運動、芭蕾、跳舞、排球、跳高、跑步等運動者。通常由於輕微腳掌的內轉扭傷、腳掌外中部又剛好踩踏到硬突起或輕微的足部外傷導致。負責穩定中足部的韌帶若因為扭傷受損,也會導致整組腳掌骨鬆弛,穩定度降低。

骰骨不穩定的患者,扭傷初期只有外側腳掌中部的疼痛瘀青,此外並無其他明顯症狀,因此常被當作單純外踝扭傷。然而之後「恢復」時,某天在不平場地運動(如跑步)踩到突起物會突然劇痛,沒壓到又相安無事,隨著骰骨附近韌帶鬆脫,外側中足痛會越來越明顯,有時也會被誤認為壓力性骨折或足底筋膜炎,而接受錯誤無效的治療。

骰骨症候群的特點就是在外側腳掌中段,檢查者在此處以大拇指用力往上掀按時,患者會感到相同疼痛。此類病患行走時由於擔心突然會發生外側足痛,因此受傷那腳都不敢太用力踩踏,而形成墊腳尖、搖擺的避痛步態。這種偏移重心與動力鍊,用久將導致更多部位如膝、髖、臀、腰,甚至背頸部的疼痛、關節炎。

▲箭頭處為骰骨。(照片提供/許宏志)

◎治療:

●在急性受傷期,一旦懷疑韌帶損傷,應馬上以POLICE(保護、適當負荷、冰敷、壓迫、抬高)原則處理。固定腳踝後馬上就醫,冰敷和塗抹、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劑,可減少急性發炎。

●受傷前期:可使用抗炎止痛藥物,並使用柺杖支撐至腫脹疼痛消失。若懷疑斷裂,可接受肌力強化運動、增生修復注射治療或手術修補。

●受傷中期:可開始在不痛範圍下做活動度訓練、肌肉強度與平衡訓練。

●受傷後期:重點應該放在肌力訓練、速度訓練,此時不應會疼痛。可做單腳跳、交叉跳或三級跳等。

嚴重須手術者需8-12個月復元

大部分病患可在2-12週內重新開始原運動,嚴重須手術者可能需8-12個月復元;若韌帶損傷不治療,可能長期影響行走時正確姿勢與動力鍊,造成膝關節、髖關節與腰部連帶受影響,導致疼痛與不穩定,及膝蓋軟骨退化磨損導致骨性關節炎。

(作者為嘉義長庚復健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