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出生腦缺氧 吞嚥障礙 2歲才吞第一口食物

2020/06/17 05:30

▲2歲男嬰「承承」因腦部缺氧出現吞嚥障礙,語言治療師協助進行吞嚥練習。(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中部一名2歲男嬰「承承」,出生時因腦部缺氧,影響神經肌肉控制,出現吞嚥障礙,一般人與生俱來的吞嚥和進食,對他來說卻是難如登天。不過,家人樂觀面對,帶著他接受語言治療、學習鼻胃管照護,並從1歲2個月大時開始進行吞嚥練習,前後花了約10個月,終於在日前看到他努力自己吞下第一口食物,家人都很感動。

「承承」的媽媽因妊娠高血壓,懷胎7個月時緊急剖腹產,「承承」卻因腦部缺氧出現吞嚥障礙,雖起步較一般人慢,但家人都沒放棄,持續帶著他進行復健。

花10個月練習吞嚥

「承承」的媽媽除學習鼻胃管餵食照顧,並配合語言治療師指導,從簡單的口腔按摩、練習舌頭動作,到誘發吞嚥反射,前後約10個月、歷經無數次練習,「承承」終於在最近自己慢慢吞下人生第一口食物「優格」,媽媽感動地說:「雖然承承比較慢,但承承很努力!」目前持續餵食香蕉泥等食物。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吞嚥和進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部分孩子因神經性、結構性或功能性因素出現吞嚥功能障礙,由於食物從嘴巴移動到胃部的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進食與吞嚥動作發生困難,因吞不下食物,無法吸收足夠營養而影響發育。

亞大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進一步介紹,「神經性因素」包括腦部損傷、遺傳代謝問題、特殊症候群、罕見疾病等,會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異常。以「承承」來說,就是因出生時腦部缺氧,影響神經肌肉控制,造成吞嚥相關肌肉無力、呼吸吞嚥動作不協調,也無法順利啟動吞嚥反射,導致吞嚥障礙。

至於「結構性因素」,主要是口、咽、喉構造發育異常引起,如喉頭軟化症、唇顎裂、食道狹窄、胃食道逆流等;「功能性因素」是指有些嬰幼兒神經發展及結構正常,但因口腔動作功能發展尚未成熟,伴隨呼吸功能異常,造成吸吮、吞嚥時容易嗆奶。

周立偉表示,雖然「承承」出生時腦傷,但因為是小孩子,腦部持續發育,只要持續地刺激、練習,都有機會恢復正常的吞嚥,家長千萬不要放棄。

▲周立偉醫師表示,男嬰因出生腦部缺氧,影響神經肌肉控制,造成吞嚥障礙。(記者陳建志攝)

亞大醫院語言治療師陳子雲指出,嬰幼兒吞嚥障礙治療是以協助寶寶建立由口進食,攝取足夠營養為目標,降低照護者餵食的辛苦,並減少嗆入呼吸道的危險。

陳子雲表示,「承承」因腦部損傷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的異常,需先以鼻胃管進食,再慢慢調整為從口進食,家長並配合教導孩子認知、理解指令和物品指認的概念,強調:「只要家長積極與語言治療師配合,孩子一定能越吃越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