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聚餐狂吃隔天全身癱軟送醫 「低血鉀」惹禍

2020/06/06 05:30

▲週期性麻痺症候群患者應避免一次吃過量碳水化合物或高糖食物。
(照片提供/王紀葳)

文/黃佳雲

16歲的陳同學聚餐時吃了不少披薩、義大利麵、蛋糕及冰淇淋,隔天起床時,雖然意識清楚,但突然覺得全身肌肉無力、無法動彈,被緊急送至急診。

抽血發現鉀離子濃度過低,便給予鉀離子滴注補充,幾小時後,症狀逐漸改善,醫師診斷為低血鉀型週期性麻痺症候群,並叮囑避免一次吃過多碳水化合物或高糖食物,否則症狀還是有可能會再發生。

低血鉀型週期性麻痺症

週期性麻痺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多為顯性遺傳,主要影響骨骼肌的鈉、鉀或鈣離子通道。盛行率低於10萬分之1,患者會突然出現肌肉無力、肌肉癱瘓麻痺的現象,常使患者十分恐慌。大多數的病人發作過後可以完全恢復,少部分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依據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可分成「高血鉀型」及「低血鉀型」:

●高血鉀型週期性麻痺症候群

主要影響骨骼肌的鈉離子通道,年齡層約在10歲以下。病人幾乎每天發作,每次約30分鐘至4小時不等,症狀較輕微。在反覆眼瞼運動,或握拳產生肌肉收縮後,常有不易放鬆的現象。

可能在運動後、飲酒、情緒不佳、飢餓、寒冷或月經來時發作。

治療可以用特定的鈉離子通道阻斷劑、避免劇烈運動及攝取含過多鉀離子的食物(例如香蕉、柑橘等)、保持溫暖等。

●低血鉀型週期性麻痺症候群

多在30歲之前發作,大約幾週或數月發作一次,但一次會持續幾小時且連續幾天,症狀也較嚴重。

激烈運動、吃了過多碳水化合物、天冷、壓力或激動時易誘發。

伴有心律異常者可能是安德森氏症候群(Andersen-Tawil syndrome),患者多合併臉部外觀及骨骼異常;有些則是影響鈣、鈉或鉀離子通道。

治療建議會以補充鉀離子、碳酸酐酶抑制劑、保鉀型利尿劑,並減少劇烈運動。

青少年好發 男性居多

此外,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相關的屬低血鉀型,但多為偶發性,青少年至青年好發,亞洲人及男性居多,亞洲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發生率約為2%。只要治療甲狀腺功能至正常便不會發作。

治療時,會使用乙型阻斷劑緩和症狀;碳酸酐酶抑制劑反而會惡化症狀,須避免使用。

(作者為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