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帶狀疱疹 儘早斬「蛇」除根

2020/06/02 05:30

▲影像導引神經阻斷術及脈衝式高頻熱凝神經調控,可減緩急性疱疹疼痛、或治療疱疹後神經病變疼痛。(照片提供/唐宗詠)

▲影像導引神經阻斷術及脈衝式高頻熱凝神經調控,可減緩急性疱疹疼痛、或治療疱疹後神經病變疼痛。(照片提供/唐宗詠)

文/唐宗詠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病人會在單側皮膚產生水泡及紅疹,發作時,通常伴隨劇痛。好發於年紀大、壓力大或免疫力低下的族群。

▲背根神經節為主要受損結構,受傷後可能導致過度敏感,皮膚不碰也痛。(照片提

▲背根神經節為主要受損結構,受傷後可能導致過度敏感,皮膚不碰也痛。(照片提

較常見的部位為胸腹部及頭頸部,這種疼痛常常具有燒灼、針刺或電流感,造成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胸椎段神經為最常發生疱疹的位置。(照片提供/唐宗詠)

▲胸椎段神經為最常發生疱疹的位置。(照片提供/唐宗詠)

有一些病人在表皮傷口完全復元以後,疼痛依然存在,來到疼痛門診問,為什麼皮蛇都好了,還是這麼痛?

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疱疹後神經痛」,指疱疹傷口癒合3到6個月以後,仍然有疼痛的情形。這種疼痛的治療,常常合併各種藥物仍無法適當控制。

目前認為是在疱疹急性發作時,對神經產生破壞,留下永久傷害。在年紀大、女性、疱疹範圍大、急性期疼痛強度高的族群,比較容易產生這種慢性疱疹後神經痛。

▲疱疹後神經痛皮膚傷口。(照片提供/唐宗詠)

▲疱疹後神經痛皮膚傷口。(照片提供/唐宗詠)

反之,如果在早期就能藉由神經阻斷術,將局部麻醉藥物及類固醇精確注射到受損神經部位,降低神經發炎,則可以大大減少急性疱疹轉為慢性疱疹後神經痛的機率。簡單來說,越早處理,耗費的時間精力越低,效果也更好。

傳統而言,我們常常認為疼痛需等到藥物控制不佳時,才考慮侵入性治療或手術,但是在疱疹相關的疼痛,恰恰相反!儘早積極治療,儘快壓制神經的發炎反應,避免成為慢性神經炎,才是正確觀念。

壓制發炎 避免成慢性神經炎

急性疱疹的處理有三大重點:加速傷口癒合、疼痛控制及預防慢性疱疹後神經痛,其中「預防慢性化為疱疹後神經痛」是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卻也最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神經阻斷術在急性期和慢性期都可以使用,但在慢性期使用的經驗是效果大打折扣,為時已晚。不如在疾病的初期,儘早介入,斬蛇除根!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疼痛科專責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