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男糖尿病血糖控制差 「連續血糖監測儀」揪出原因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28歲的方姓男子國二時就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因不願意量測指尖血,胰島素注射劑量只能概略估算,近3年來糖化血色素都偏高,近幾個月因血糖波動劇烈,常有手抖和飢餓感的低血糖不適症狀,就醫後醫生建議接受「連續血糖監測儀」監測,評估出血糖不良的因素對症下藥,訂出更適合的治療劑型組合,並調整飲食習慣,讓他血糖終於獲得良好控制。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維佑表示,因患者到院時不清楚10多年來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建議接受健保有給付的連續血糖監測儀監測,評估出血糖不良可能的因素包括,不規律的胰島素使用、三餐不定時、餐食澱粉含量過多及含糖手搖飲的飲用等。
陳維佑表示,糖尿病治療劑量的設定,需仰賴量測血糖值做為參考,搭配進食的種類及分量計算,才能有效率的管理血糖。連續血糖監測儀透過科技力量,替代每日可能多達4至8次不適的傳統指尖血量測,於7天時間中每隔5分鐘自動量測血糖數值,且伴有低血糖預警提示,能讓控糖更有力、更安全。
陳維佑指出,連續血糖監測儀相較於傳統單點式指尖血量測,能更全面看出血糖的動態趨勢、穩定度和高低血糖發生的時間點,醫師和病人得以一起探究並了解造成血糖不良反應的原因,調整飲食方式和份量,醫師更能掌握處方的調整走向,營養師和衛教師得知給予病人飲食指導及衛教的重點。
陳維佑指出,連續血糖監測儀分為專業型與個人型,個人型又可分為即時型和間歇掃描型,透過將一根監測線埋在手臂皮膚底下的儀器,可連續7天即時監測患者的血糖。民眾只要符合健保給付的相關條件就可於1年至多執行兩次監測,否則就須自費裝設。
陳維佑強調,連續血糖監測儀透過科技演繹具象化呈現,許多病人在使用後才第一次目睹自身的血糖變化,也能讓病人在使用時共同盡心參與治療。認識連續血糖監測儀帶來的優點後,更能全方位掌握血糖走向,讓血糖達到標準值,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