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創新手部關節攣縮放鬆與重建 重「拾」人生

2020/05/26 05:30

文/李哲雄

許多病患在手部外傷過後,往往受到過去「傷口或骨折要先趕快好才能復健」的觀念,而錯失早期復健介入的良機,造成關節攣縮,導致後來手部功能恢復並不理想。

不僅外觀上不自然,更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而這樣受苦的病人其實不在少數。

一位47歲男性,因外傷導致右手第5指近端指間關節脫臼,雖接受關節復位手術,但因術後復健不佳的緣故,第5指近端指間關節併發關節僵硬,手指無法伸直(圖1),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圖1:手術前。(照片提供/李哲雄)

病患前來求診,經過仔細評估與檢查後,發現他的骨關節沒有嚴重的變形,但關節囊僵硬攣縮,因而無法握拳自如。建議他接受創新的手術概念,也就是除了傳統的關節囊鬆弛手術之外,並在關節處,使用帶血液循環的脂肪筋膜皮瓣修復切開的關節囊。

手術時間約1-3小時的全身或局部麻醉(視病患情況),病患在術後休息1天之後,需隨即接受積極復健,術後即可恢復手部關節活動度。

以往面對關節攣縮,一般開始時都會以復健治療為主。但隨著時間拉長,復健越來越難得到效果,原因在於疤痕組織會變得難以克服,這時只能依賴手術才有機會得到改變。

侵入性的手術治療包含外固定器牽引術、關節囊切開術、鬆筋手術、韌帶放鬆手術等,但過去文獻上記載的效果其實相當有限。主要可能的原因是關節攣縮鬆弛手術治療之後,原本被鬆弛的關節囊又再度纖維化。

因此我們利用關節附近帶有血液循環的脂肪筋膜皮瓣,重建被鬆弛切開的關節囊面,減少術後關節沾黏及纖維化。

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病患往往在術後,能得到大幅改善,平均關節活動度大約進步了40度(圖2)。除此之外,我們發現病患在術後復健疼痛方面,也比較不感覺疼痛。

▲圖2:手術後。(照片提供/李哲雄)

手部是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一旦受損,不但帶來不便,有時更影響社交生活。建議病患應找尋適當的手外科醫師檢查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可以獲得更好的改善空間,繼續重新彩繪人生,進而重「拾」信心。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傷科醫師)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