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手麻、呼吸不順 姿勢不良惹的禍
記者周湘芸/新北報導
35歲的李小姐覺得長期頭痛、手麻和肌肉僵硬,近期更出現頸部轉動困難、呼吸不順等症狀,就醫後發現是姿勢不良惹的禍;醫師建議4種改善方式,包括注意防寒及防潮、避免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肩頸避免長時間負重和少吃刺激性食物。
中醫教4招預防改善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師賴博政指出,長期姿勢不良會造成肩頸部的肌肉張力改變,產生「上交叉綜合症」,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體態,例如頭部過度前屈形成的「烏龜頸」,上背部曲度增加形成「圓肩、駝背」,以往常見於40歲至60歲的男性,近年因民眾習慣使用3C產品,出現上述症狀的年齡層已下降,女性也有增加的趨勢。
他表示,長期性的脖頸肌肉緊繃恐造成大腦供血不足,因此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胸椎的小面關節不對位容易產生胸痛、胸悶及呼吸不順;臂部神經叢受到壓迫會造成肩膀、背部、手臂及手指痠麻、刺痛、無力感,若壓迫到血管還會出現水腫、缺血的現象。
賴博政說,中醫治療是透過肌肉伸展或牽拉局部肌肉,放鬆緊繃的肌群、強化無力肌群,民眾應同時注意防寒、防潮;避免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至少每個小時起身活動一下;減少側背包長期單側負重;少吃辣食、冰冷飲品、咖啡、濃茶、啤酒及過酸食物。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