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球痴手指骨折 職能治療助復健

2020/03/19 05:30

文/施益湋

44歲的林姓大叔每逢假日總是馳騁籃球場,渾身是傷也不以為意,直到日前因抄球不慎「吃蘿蔔乾」,導致右手中指骨折合併韌帶鬆脫,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術後轉介至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透過功能性手指副木固定,以及指導主動、被動式動作復健,大叔右手中指漸漸能彎曲,預計再過半年就能重回球場的懷抱。

手部骨折是常見的運動傷害,臨床上在急性期會選擇先以副木固定患部,再經醫師評估是否需進行開刀;通常在「急性固定期」復健介入程度較少,直至約3-4週骨折自然癒合(或手術後創傷部位癒合)和移除副木後,才會安排下一階段的復健治療。

提升手部功能與骨折癒合

此時因副木固定時間已久,常導致手部疼痛、水腫、關節僵硬、肌耐力下降等,影響後續的功能恢復,但肌力、疼痛和水腫控制是手部骨折預後的關鍵因素。未適當處理,將來恐怕會就此定型,活動角度大為受限,職能治療若能儘早介入,不僅可提升患者的手部功能和骨折癒合,更能減少產生併發症。

以消除術後水腫為例,除建議手部盡量抬高超過心臟部位、嘗試手掌開合運動外,也會根據病情,透過專業輔具,設計運動,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狀況下,讓患部獲得舒緩減輕發炎症狀。

以這名男性為例,手術後提供客製化副木固定骨折癒合處,約一週後,再安排職能治療計畫,以執行手指的主被動關節活動、處理水腫與疼痛控制為優先,使用治療性黏土(圖1)、橡皮筋(圖2)、球(圖3)和積木(圖4),提供手部肌耐力和整體上肢動作訓練,每次30-40分鐘,每週執行2次。

▲圖4,使用患部拿起積木,訓練手指抓握。(照片提供/施益湋)

▲圖3,使用患部及兩根輔助手指頭練習抓握。(照片提供/施益湋)

▲圖2,使用患部撐開橡皮筋,訓練患部張開角度。(照片提供/施益湋)

▲圖1,使用患部將黏土拉開,訓練患部指力。(照片提供/施益湋)

上述訓練執行4週後會幫患者測量手部肌力、關節角度、水腫和整體上肢功能,經測量患者上述項目皆有進步,且水腫減少約80%左右。

提醒手部骨折的民眾,早期復健介入有賴職能治療師的臨床能力與患者的配合與接受度,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職能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