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遵醫囑定期追蹤 巴掌天使未來仍精彩

2019/11/28 05:30

▲只要依照醫囑,定期追蹤,早產兒仍能健康成長。(照片提供/曾翌捷)

文/曾翌捷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妊娠未滿37週的新生兒即稱為「早產兒」。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台灣平均每年有近2萬名的早產寶寶,平均每11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早產兒。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腦室出血、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要來得高出許多。

妊娠未滿37週新生兒 即稱早產兒

即便出生後病況逐漸穩定,早產兒也需要長期追蹤其生長及發育狀況。一路上的提心弔膽,不免讓這群「巴掌天使」的父母擔憂心肝寶貝的未來健康狀況。

知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簡稱JAMA)近期發表一篇來自瑞典的大型世代研究報告。研究團隊納入瑞典1973到1997年共2,566,699名新生兒出生資料,其中共有149,000名早產兒。研究團隊長期追蹤這些新生兒成長的健康狀況,以青少年與年輕成人健康狀態與合併症量表,以及查爾森共病指標來評估足月兒與早產兒的健康狀況。在追蹤30餘年後,在日前發表這些早產兒長大成人後的健康結果。

研究發現,高達55%的早產兒長大成人後,追蹤結果顯示無嚴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例如氣喘、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肺病、肝腎疾病或精神疾病;至於足月兒的健康比率則為63%。兩者相差不如預期那麼大。

國內照護品質提升 不輸歐美國家

進一步分析顯示,早產兒的健康比率與其出生的週數息息相關。例如出生週數在22到27週的極端早產兒,其健康比率僅有22%;但出生週數在34到36週的晚期早產兒,其健康比率則與足月兒相差無幾。

近年來,國內早產兒照護的品質隨著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設立、專業照護能力的提升,以及全民健保的施行有顯著進步。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以下嬰兒的存活率,已由過去的60%大幅上升至近年的80%以上,與歐美先進國家相比毫不遜色。

儘管胎兒早產絕非父母所願,但仍請父母收拾心情。只要依照醫師囑咐,定期回診追蹤檢查,心肝寶貝的未來絕對精采可期。

(作者為高雄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