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補氣行水 中藥茶飲幫身體除濕
文/王嘉涵
台灣地屬亞熱帶氣候,常年濕度高,自5月起的梅雨季更是讓濕度持續攀升,外在環境濕氣重,體內也容易變得潮濕,因此濕氣停留在體內是這時期常見的困擾。
濕氣入侵 疲倦水腫脾虛
在中醫觀點,濕氣入侵造成體內主管代謝的「脾氣」受阻、水分滯留,產生頭重、四肢乏力等症狀。但有些人因為作息、飲食的關係,平常就容易處於疲倦、水腫的「脾氣虛」狀態,體內始終滯留過多水分,而難以順暢排除,在這個時節又加上外來濕度,不適感會更嚴重,這就不僅限於環境影響,必須從體質著手改善。
該如何祛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呢?以打翻水杯的潮濕地板為例,我們可以用拖把除水,這道理就像中醫的「利水」,直接將水分去除。如果地板潮濕到一再用拖把也無法徹底乾燥,那怎麼辦呢?我們也可以試著提升室內空氣流通,強化積水去除,這也是中醫所謂的「補氣行水」,藉由調補脾氣、加強體內循環代謝,讓排除濕氣更具效率。
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運動與食療茶飲,讓體內潮濕不再是困擾。例如飯後散步10至15分鐘,促進脾氣推動,強化消化代謝;或每週吃1-2次四神湯,同時具有補脾氣及利水的效果;如果身體更偏濕熱,綠豆薏仁湯也是很好的選擇。但是需要注意,兩者都應避免過度調味,攝取過多的鹽或糖會降低利濕功能。
日常茶飲的部分,可以玉米鬚煮水,或是荷葉搭配七葉膽、甘草煮成「荷葉七葉膽茶」,取代含糖飲料或當作日常水分補充,達到利水、補氣行水的效果。
玉米鬚、荷葉 都能利水
面對節氣變化,中藥茶飲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微調身體的失衡狀態,對於還沒有明顯不適症狀,或不便服用中藥的民眾,不失為一種選擇。
但要提醒的是,同一種中藥茶飲僅適合短期飲用,若想長時間連續服用,建議經合格中醫師評估後再行使用。
(作者為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