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腰背痛醒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
文/田雅之
睡到半夜常常腰痠背痛到醒過來,無法繼續睡眠;或是早上起床腰背僵硬,導致起身時要非常緩慢,起床後慢慢活動,背痛才會改善。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況,要小心是否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
好發於20至40歲年輕男性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脊椎關節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年輕男性,在台灣盛行率約佔全人口的0.5%至1%,通常都有相關的家族史。
症狀因人而異,從輕微的腰背僵硬,到嚴重的背痛無法起身,甚至行走都可能出現。典型下背痛會以早上起床最不舒服,可能會感覺脊椎僵硬、疼痛,有些人則是覺得緊緊的,嚴重者會在半夜或凌晨準時因背痛而醒來。這種僵硬不適感很特殊,越不動越痛、動一動反而比較舒服,稱作「發炎性下背痛」,和一般脊椎肌肉拉傷是不同的。
有些患者的症狀不明顯,常誤以為是姿勢不良或腰部拉傷造成,而被忽略,但發炎久的脊椎關節可能會造成脊椎融合而失去柔軟活動性,直接影響頸椎、胸椎、腰椎的活動度,造成轉頭抬頭困難、胸廓呼吸受限、或是駝背等不可逆的終身疾患。
除了影響脊椎之外,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還可能出現急性虹彩炎、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需靠臨床醫師的警覺與適時轉診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
目前僵直性脊椎炎原因不明,但多認為和自體免疫失調有關;另外,與先天的基因HLA-B27陽性也有相關性。在台灣的一般人口中約有5%帶有HLA-B27的基因,其中約有2%至10%會得到僵直性脊椎炎。而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約9成帶此基因(亦即約5%至10%患者基因陰性)。
多和自體免疫失調有關
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需要臨床病史詢問、抽血檢驗基因,以及影像學上的特殊表現綜合判斷來確診。
僵直性脊椎炎是種慢性的脊椎發炎疾病,長期沒有治療,脊椎和周圍的軟組織會發生骨化,造成脊椎融合,導致脊椎嚴重彎曲、失去活動度等終身殘疾。
有時候,短暫不痛不代表脊椎沒有在發炎,如果長期處於輕微發炎狀態,對脊椎也會造成長期的破壞。
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莫名的下背痛,應適時尋求醫師尋找背痛的原因,並接受治療。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