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別驚慌 9成是良性
文/王秉彥
許多人在體檢時發現肺部長了肺結節,內心就開始焦慮惶恐;其實肺結節就是肺部長了一顆或多顆3公分以下結節病灶,造成肺結節的可能原因有:抽菸、空氣污染、廚房油煙、遺傳基因、汽機車及工廠廢氣,還有長期暴露於致癌物。
肺結節平常沒有症狀,且90%以上是良性,所以發現肺部結節先不用驚慌。但是當肺結節直徑大於1公分、邊緣不規則、密度扎實而且有變大趨勢時,罹患肺癌的可能性及機率就上升。
通常診斷肺結節,可以用X光做簡要的診斷,但如要準確診斷小於1公分的結節,建議還是要以電腦斷層做為診斷工具。
一年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
◎發現肺結節之後,因結節大小有不同處理方式:
●小於0.5公分肺結節,可安排一年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但如果有變大趨勢,則應每半年檢查一次。
●0.5公分到1公分,可安排半年到一年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如有發現變大或長出新的結節,可增加檢查頻率至3個月到半年做一次,或者經醫師評估安排手術切除。
●1公分以上結節,如經醫師評估有惡性的可能,可進行切片檢查或手術切除。
肺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第一期的病人有80%以上的5年存活率,大部分的病人經過治療都可以有很好的預後,所以提醒民眾,肺癌高危險群:吸菸族群、有肺癌家族病史者、曾經罹患肺部慢性疾病者、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如油煙、工廠廢氣、二手菸害環境等),應定期接受肺癌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因應。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