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甲誤認「灰指甲」 擦藥2年沒效
文/許仲瑤
56歲張先生10年前發現自己手指甲的甲面一塊黃、一塊黑,指甲皺褶處還伴隨白色脫屑,一開始張先生以為感染了灰指甲,於是自行服用藥物治療,不料2年過去,指甲症狀完全沒有改善,至皮膚科就醫檢查發現,不僅手指、腳趾關節疼痛,連腳後跟輕壓也劇痛難耐,最後確診罹患了「乾癬性關節炎」,且發炎情況已侵害到關節,X光下可見邊緣性的關節面腐蝕,所幸申請生物製劑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
像上述張先生這個例子並非個案,診間常有乾癬指甲病變患者,因誤以為單純指甲感染而自行服藥或塗藥,直到出現其他併發症狀,才就醫檢查,經常已經是病情惡化。
乾癬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約7到8成患者可能出現乾癬指甲病徵,常被誤以為是灰指甲,事實上,兩者最大差異為,乾癬指甲多從手指甲開始出現病徵,且幾乎是10隻手指同時出現;至於灰指甲則屬黴菌感染,多是單腳指發生再傳染到鄰近指甲,最後才是10隻指頭全軍覆沒。
尤其因指甲和關節位置接近,很容易併發乾癬性關節炎。而關節炎患者不積極治療的話,2年內有高達47%的關節會出現不可逆的破壞。研究顯示,乾癬關節炎患者中,高達86%都有指甲乾癬,換句話說,指甲乾癬是乾癬性關節炎的警訊,一旦有相關症狀,務必提高警覺。
乾癬性關節炎須就醫
目前乾癬已有多種藥物可以選擇,如口服藥物、生物製劑等,也可控制乾癬性關節炎。
提醒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要定期追蹤治療,否則嚴重者除紅腫疼痛僵硬外,恐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作者為台北及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