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吃高蛋白治腎病? 婦人誤信 險終身洗腎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台中一位62歲紀姓婦人3年前健檢發現蛋白尿、腎功能不佳等症狀,因害怕洗腎,詢問友人意見,竟以為喝水、多吃高蛋白食物即可改善,沒想到雙腳越來越腫,甚至連鞋子都穿不下,婦人急忙就醫,並按照醫師指示調整飲食與運動,才擺脫終身洗腎命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初次診斷便確定患者為慢性腎病第5期,就是「末期腎臟病變」,代表腎臟功能只剩不到15%,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才會有水腫、食慾不振、營養不良、心衰竭、走路呼吸急促、意識障礙等症狀,最壞的結果恐怕得終身洗腎。
調整飲食、運動 腎功能改善
紀婦就醫後,全力配合醫師指示,院方建議她規律服用降血壓藥,同時每天運動1至2小時,例如走路、游泳等,並接受低蛋白飲食,避免太鹹、太油及油脂類食物,同時定期追蹤腎功能,就醫迄今,無須洗腎,讓她非常開心。
周哲毅指出,蛋白尿是指每天尿中的蛋白量超過150毫克,一般民眾接到健檢報告,依據當次尿蛋白的數值,可分為陰性、微量、1+、2+、3+或4+,若報告為陰性,代表當次尿蛋白少於10mg/dl,若報告為4+,暗示每天約有1萬毫克的尿蛋白從尿液中流失,一旦報告顯示1+,便達到臨床上蛋白尿的定義。
對一般人而言,應該要多喝水,但周哲毅強調,對腎臟功能不佳的患者來說,飲水過量會導致身體無法排出多餘水份,進而造成高血壓、水腫、心臟衰竭等問題,若累積於肺部,則會導致呼吸困難。另外,腎病患者如攝取過量蛋白質,身體會將蛋白質代謝、轉化為含氮廢物,並由腎臟負責過濾,加劇腎臟病,提早洗腎。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