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師一口爛牙 牙周再生找回自信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王姓女老師因牙周病,加上牙縫大、門牙不等長,對於開口笑非常沒自信,經親友勸說到醫院接受治療。醫師為她進行「牙周再生手術」後,解決齒齦膿腫、牙齒鬆脫等問題,原本長短不一的牙齒也變整齊,讓她重新找回自信,笑臉迎人。
罹患牙周病 牙齦萎縮牙縫大
亞大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表示,這名患者從事教職,但因牙齒不整齊沒自信,不喜歡開口笑,在親友不斷勸說下才願意就醫,到院檢查後發現罹患牙周病,2顆門牙齒縫大、牙齦萎縮、上排牙齒也長短不一。
廖明德表示,評估後決定進行「牙周再生手術」,並替她進行「牙齦翻瓣術」,將不健康的牙齦或牙周組織分離,再從齦溝內清除牙結石、斑狀物和發炎的芽肉組織,清洗滅菌後,再將人工骨粉填補在暴露的牙根表面,誘發齒槽骨成形,促進特定軟、硬組織再生功能,讓患者重新找回自信。
人工骨粉填補 誘發齒槽骨成形
廖明德表示,牙周病是因個人清潔方式不當,或忽略口腔保健,讓牙齒周圍組織受到牙菌斑及多種微生物破壞,初期會出現牙齦紅腫、發炎,若還是沒清潔,會因發炎讓牙齒縫隙變大,造成牙根外露、牙齦萎縮、蛀牙,影響咬合咀嚼。
廖明德建議,接受牙周再生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後的前2個月刷牙不能太用力,若出現異常出血和分泌物,也應立刻回診治療,只要定期追蹤並正確清潔牙齒,就能讓牙周組織恢復健康,降低復發的機會。
不過,血友病病患、肝硬化,以及服用抗凝血藥、長期吃抗生素的民眾,為避免凝血功能異常,術前需先經評估;至於裝置人工瓣膜、節律器、支架、曾患心內膜炎、二尖瓣脫垂合瓣膜逆流、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則需在治療前1小時預防性給予抗生素藥,避免心臟瓣膜或內襯表皮表面受感染而出現「細菌性心內膜炎」。
他也提醒,牙周病為牙齒發炎與身體免疫力之間不平衡所造成,患者應避免抽菸、血糖控制不良和高壓的生活環境,若罹患牙周病,經治療成功也要定期回診,才能確保口腔健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