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信吃檳榔止牙疼 就醫確診口腔癌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彰化一名53歲陳姓婦人,年輕時因經商經常抽菸、吃檳榔和人「博感情」,後來雖戒掉檳榔,但去年初開始牙齦腫脹疼痛,以為只是蛀牙不以為意,還聽信友人建議吃檳榔「止痛」,直到疼痛沒改善就醫。檢查發現竟已是口腔癌第4期,經緊急開刀切除腫瘤,並配合電療,病情才獲得控制。
口腔潰傷難癒合 應盡快就醫
這名陳姓婦人過去因做生意,有時藉由抽菸、吃檳榔拉近和客戶距離,後來因友人吃檳榔罹患口腔癌,讓她有警覺,下定決心戒掉檳榔,但去年4月發現牙齦出現腫塊,原以為是工作勞累、火氣大,但吃了幾天止痛藥都沒效果,後來聽信友人建議吃檳榔「止痛」。
戒掉檳榔 仍有罹口腔癌風險
陳姓婦人說,一開始有效果,疼痛稍稍緩解,但沒多久疼痛加劇,腫塊也變大,以為是蛀牙造成,前往牙科求診,牙醫師檢查後覺得不單純,建議前往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
亞大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陳亮宇指出,患者到院時牙齦腫塊部位已經潰爛,經切片檢查,發現癌細胞已侵蝕到骨頭,確診為口腔癌第4期,立刻安排開刀將腫瘤切除,並配合電療,目前癌細胞已獲得控制。
陳亮宇表示,女性罹患口腔癌的比例雖比男性低,但統計顯示,隨著年齡增長,罹癌機率也增加,且口腔癌具多發性,不但不只一處口腔黏膜會產生癌症,也容易出現下咽癌或食道癌等消化道癌症。
陳亮宇指出,患者雖已戒檳榔多年,但口腔黏膜已產生病變,甚至有原位癌,仍有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提醒口內或頸部出現不明原因腫塊,口腔黏膜顏色變白、紅、褐、黑且無法抹去,或者口內出現超過兩週未癒合的潰瘍、臉部不對稱或牙齒動搖等症狀,都是口腔癌的早期症狀。
陳亮宇並提醒,抽菸、喝酒、吃檳榔,都是口腔癌致病的危險因子,民眾應盡量避免接觸,更不要聽信「吃檳榔可止痛」的謬論,以免延誤病情。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